一、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要求自己的子女學習好,樣樣出色,但往往容易忽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現在,社會進步迅速,新生事物不斷涌現,如果家長忽視了學習,就會與子女拉開距離(俗稱“代溝”)。我認為: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長首先應該做到。試想一下,子女正在家中埋頭苦讀,而家長卻忙于“修長城”、“斗地主”、神吹亂侃,作子女的會有何感想?這倒不是說,家長不能忙玩,但一定要注意時機和方式,這點我深有體會。休息日時,我也會在電腦上玩游戲,盡管我關閉了聲音,但女兒仍會跑過來觀望,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規范自身的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二、多鼓勵,少批評
我們一貫強調:“稱贊人是一種美德”,但實際生活中往往很難做到。子女未能考好,我們會發脾氣,說一些過分的言語。其實,子女又何嘗不想做的更好,也一直很努力。我們應該對孩子的不足客觀分析,及時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注意方式方法,多鼓勵,少批評,加以正確引導,孩子的進步可能會更快。
三、培養興趣,全面發展
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家長的要善于發現子女的興趣所在,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女兒喜好電腦,我們沒有因網絡世界復雜而妄加限制,而是注重培養,并購買了一些工具軟件進行學習,鼓勵其參加有關競賽。所以孩子的電腦水平一直不錯,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我們做家長的,并在湖北省第三屆中小學電腦作品制作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獲獎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女兒的學習成績也未受到任何影響,各學科均衡發展。
四、加強溝通,了解需求
現在,子女接受新生事物的方式比我們做孩子時要廣泛的多,電腦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都是傳播的工具,信息量大,孩子受到的誘惑也多。我們做家長的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掌握孩子的動向。比如說,孩子喜歡聽歌,只要不過分沉迷其中,我們不反對,有時還會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我們可以成為朋友,擁有共同關注、共同探討的話題,避免簡單地說教。通過交朋友,我們了解其所思所相,也便于我們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和重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被父母寄托了太多的希望。讓我們做一個學習型的家長,時時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