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供銷社再次被推到聚光燈下,供銷社的重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對于中國人來說,供銷社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它曾經在中國農村流通渠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則處在社會轉型和消費升級的時代洪流中。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小店、小資本仍然大有可為。作為中國商業流通體系中唯一具有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的組織載體,供銷社一直發揮著“為農服務”和“三農”工作的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供銷社經歷了由供銷合作社、綜合貿易公司、工業品下行、農副產品上行三個階段。截至2021年底,供銷社系統共有基層社(鄉鎮)9100個,聯合會員企業3萬多家。
其中:基層社7787個(鄉鎮702個),聯合社21家;綜合貿易公司48家;農產品流通公司(含合作社)3688個、聯合社39家、農產品流通公司4家。
總體來說,供銷合作社對激活農村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供銷合作社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農村基層供銷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獨立的企業法人地位,以實現農民與生產單位直接交換和購買生產資料、生活用品的一種合作經濟組織。
是由農民社員組成,以服務“三農”為宗旨,通過組織收購、儲存、代銷和加工國家統購商品,開展農業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等經營業務,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供銷社由各級供銷合作社聯合組建而成。最初成立時是為了服務“三農”,供銷社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村的基層組織和農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供銷社不再局限于為農村提供農資、農產品銷售等傳統服務,還可以承擔金融、信息、科技、文化等一系列社會化服務;如今,供銷社不僅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還成為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
近十年來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農村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使得農民種出了好產品卻賣不出好價錢。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明顯加劇。
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中央一號文件連續提出糧食安全問題。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三農”任務,供銷合作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搞好服務工作。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全國供銷社系統在經營服務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為農服務方面其通過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活動引導農民按需采購;在農產品流通方面,供銷社加強與供銷合作社成員單位合作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支撐;在金融服務方面,供銷社成立了金融部門。
由此可見,供銷合作社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供銷社的重啟將會帶來新一輪消費增長高潮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供銷社的重啟,在某種程度上會改變中國農民的消費習慣,對于經濟發展也有積極的影響。那么供銷社到底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供銷社重啟,可以提高農民的購買力。比如在農產品方面,供銷社可以聯合農民合作社等為農民提供農資供應、土地流轉、機耕、植保、收割、收儲等社會化服務,同時還可以提供農機作業、統防統治、代耕代種代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保障了農業生產。
比如在農產品的銷售方面,供銷社也可以通過打造供銷e家電商平臺和線下連鎖門店的方式,對農產品進行統一銷售。
其次,供銷社重啟可以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隨著網絡電商平臺和線下連鎖門店的發展,商品成本不斷降低,消費者對商品品質要求不斷提升。如果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不規范,加上中間環節過多等因素造成農產品成本高企,在消費者看來就會形成高價格。
而供銷社將改變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門店經營模式,實現連鎖化經營、規范化管理和品牌化營銷。這樣可以通過合作社和農戶進行對接來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農民收入。
再次,供銷社重啟可以增加農民的就業崗位。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現象普遍存在。供銷社可以通過與當地農民合作成立專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等方式提供就業機會。
最后,供銷社重啟也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近年來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并融入城市生活,但城市相對發達地區則相對缺乏勞動力資源。
一些偏遠地區或農村地區仍然存在大量閑置土地、空置房屋以及農民閑置勞動力資源。因此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供銷社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來解決上述問題。在供銷社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和土地入股等方式引導農民以多種方式進入到農業領域中來。
供銷合作社作為長期承擔國家農業農村建設重任的主體,其發展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多。一是產權改革不到位,體制機制不順。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供銷合作社企業及參股企業(含分支機構)30823家,基層社7787家,聯合社21家,社有企業3688家,基層社的經營網點8.4萬個。
有的地方為了將供銷社改制為公司或集團,將供銷社資產分割出售,還成立了一些所謂的“供銷社系”公司。供銷社的產權改革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基層組織薄弱,經營服務能力不強。
有調查顯示,全國仍有1/3左右的縣、70%以上的鄉鎮沒有基層社(或綜合服務社)?;鶎由缫幠P?、實力弱。為農服務能力不強,供銷合作社仍然是小規模、單一經營服務模式為主、社會化服務水平較低;三是人才隊伍不足、人才結構不優。由于體制機制等原因,基層供銷社干部人才短缺問題突出。
據統計,目前供銷社系統中在崗職工超過60萬人,平均年齡達到50.3歲;四是資金投入不足。雖然供銷社的資產總額不斷增加,但與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相比仍顯不足。
據統計,2019年底全系統資產總額近1.5萬億元(不含金融類資產);五是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環節薄弱。供銷合作社要從農業生產的前端投入到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環節薄弱,致使其對農民增收貢獻率低。
通過對供銷合作社在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的時代背景下的重新定位,能夠讓供銷社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并通過“聯”和“通”形成一個有效的產業網絡。
供銷社所擁有的產品覆蓋能力、信息網絡覆蓋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和全產業鏈服務能力都是其他商業組織難以比擬的。通過對農村市場的全覆蓋,供銷社能夠更好地進行鄉村振興、城鄉統籌以及促進城鄉消費一體化。
未來,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下,供銷社需要將傳統流通行業與現代科技和互聯網融合,使供銷社真正成為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服務中心”;要將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零售融合,讓供銷合作社真正成為國家重要電子商務平臺;要將產業互聯網與現代服務業融合,讓供銷合作社真正成為“三農”服務體系重要載體;要將網絡平臺與生產流通環節融合,讓供銷社真正成為農村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及社會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供銷社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加快融入現代農業、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相關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