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現代化快速發展,對城市周邊地區形成了強大的虹吸效應,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聚集,農村“空心化”現象日趨嚴重,集中表現在人口空心化、土地空置化、產業空洞化、文化空虛化、資金流失化、消費萎縮化等方面。
人口空心化。人口空心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村常住人口大量減少。隨著就業增收的工業化、城市便利的市民化、子女教育的地產化、老人看病的醫療化,農村戶籍人口大量進城導致常住人口大量減少,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巨大差額就是農村人口轉移的部分。農村優秀人才大量流失。伴隨著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失,農村高學歷人才求學無就業機會無法返回、有技能和有經營管理經驗人才外出追求高收入、有資金人才外出投資創業資金避險,導致農村人才極度匱乏。農村老齡化提前到來。隨著農村人口的空間轉移和人口轉移的加速度,農村年富力強中青年人口的大量和短時間轉移,造成農村老齡人口跳躍式上升,農村老齡化相較與城市老齡化提前來到,而且是貧困式老齡化的提前來到,農村養老面臨嚴峻考驗。
土地空置化。一方面是,耕地資源的大面積撂荒。人口流失無人耕種+上人均耕地面積少產量低+糧價太低+耕作技術落后單產低導致農民更不想種地,由此帶來耕地大面積撂荒,影響國家糧食安全,造成耕地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農村宅基地大量空置閑置。人口流出在城市定居和生活抬高城市房價的同時,農村宅基地出現星星點點式的大量空置和閑置,有的新房無人居住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有的舊房無人居住已經破敗不堪。與此同時,農村用于工商業發展的建設用地指標太少極大影響農村產業發展。
產業空洞化。產業空洞化就是鄉村產業體量太小、豐富度不高、農村生產總值太小;在產業結構和結構層次上也不盡不合理,農業和服務業占比大,工業占比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遠未形成,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格局有待破解。
在產業鏈條上,重資產多輕資產少、資源型多市場型少、農業初級品多加工品少,在產業鏈條上處于低端,產品可替代性強,在產品附加值上占據次要位置,附加值不高。
文化空虛化。農村文化空虛化的一大表現就是農村賭風盛行,一些農村地區精神文化活動單調。雖然有廣場舞之類的群眾活動,不過小眾化和特定化很難起到普及的作用,也無以滿足其他群體的需要。特別是每逢春節時節,百姓更是無事可做,而這也便為賭博之風的盛行提供了便利。
資金流失化。農村可利用資金基本集中在信用社、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隨著農村人口外流,農村人口在城市買房裝修、日常消費、教育醫療的消費型資金也隨之流向城市,除此之外,投資型資金的趨利避險因為農村產業的空洞化和盈利性弱而向城市加速流動,農村資金流失現象更加嚴重,一句話就是農村更窮了。
消費萎縮化。人口外流的顯著影響就是,農村消費人口大量減少,對本就不發達的商業體系造成巨大打擊,商業在農村大潰敗;伴隨而來就是消費產品的層次降低,消費質量降低,大量三無產品、假冒偽劣產品(如康帥傅)、過期食品在農村地區大量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