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結深恨,悲遠嫁寶玉感離情
01.本回書,金桂在折騰,香菱撞了鬼;探春要遠嫁,寶釵識時分。人都活在自己的命運里,誰是幸福的少數人?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結深恨 悲遠嫁寶玉感離情
02.三姑娘的婚事。在日本,兒子的婚事,據說是母親說了算。
>順便將總制求親之事回明賈母,如若愿意,即將三姑娘接到任所。
03.像寶釵這樣,活在現實世界里;像黛玉那樣,活在理想世界里:都累,都在掙扎,都是活著。
>寶釵
04.正經過生活
>寶釵時常過來勸解,說是:“哥哥本來沒造化。承受了祖父這些家業,就該安安頓頓的守著過日子。在南邊已經鬧的不像樣,便是香菱那件事情就了不得,因為仗著親戚們的勢力,花了些銀錢,這算白打死了一個公子。哥哥就該改過,做起正經人來,也該奉養母親才是,不想進了京仍是這樣。媽媽為他不知受了多少氣,哭掉了多少眼淚。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去。真正俗語說的'冤家路兒狹’,不多幾天就鬧出人命來了。媽媽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盡心的了:花了銀錢不算,自己還求三拜四的謀干。無奈命里應該,也算自作自受。大凡養兒女是為著老來有靠,便是小戶人家,還要掙一碗飯養活母親。那里有將現成的鬧光了,反害的老人家哭的死去活來的?不是我說,哥哥的這樣行為,不是兒子,竟是個冤家對頭。媽媽還不明白,明哭到夜,夜哭到明,又受嫂子的氣。我呢,又不能常在這里勸解。我看見媽媽這樣,那里放得下心?他雖說是傻,也不肯叫我回去。前兒老爺打發人回來說,看見京報,唬的了不得,所以才叫人來打點的。我想哥哥鬧了事,擔心的人也不少。幸虧我還是在跟前的一樣,若是離鄉調遠,聽見了這個信,只怕我想媽媽也就想殺了。我求媽媽暫且養養神,趁哥哥的活口現在,問問各處的賬目。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亦該請個舊伙計來算一算,看看還有幾個錢沒有。”
05.識時達務,寶釵有見識,又平和,是個安分隨時的人。
>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亦該請個舊伙計來算一算,看看還有幾個錢沒有。
06.這里一個“鬧”字用得好,太平無事時,人就鬧騰的事出來。
一個階段,會有一個中心——某個人,某件事。
>這幾天為鬧你哥哥的事,你來了,不是你勸我,就是我告訴你衙門的事
07.誰是幸福的少數人?薛姨媽不是,香菱不是,寶釵不是,李紈王熙鳳不是,元迎探惜不是,湘云黛玉不是,妙玉巧姐秦可卿不是……人各有自己的苦辛。誰是呢?幸福的少數人,必是那些明白人生的難處,仍然好好生活的人,就是以樂觀通達的心態去過悲觀艱難的生活的人。(平心讀紅樓0000)
>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家里這點子衣裳、家伙,只好任憑嫂子去,那是沒法兒的了。所有的家人、老婆們,瞧他們也沒心在這里了,該去的叫他們去。只可憐香菱苦了一輩子,只好跟著媽媽。
08.現實人生的典范,是薛寶釵;詩意人生的典范,是林黛玉。可惜,人生不全是詩。詩是花和葉,人生包括花與葉,還有撐持它們的干、枝、藤。(平心讀紅樓0001)
>薛姨媽不等說完,便說:“好姑娘,你可別告訴他。他為一個林姑娘幾乎沒要了命,如今才好了些。要是他急出個原故來,不但你添一層煩惱,我越發沒了依靠了。”寶釵道:“我也是這么想,所以總沒告訴他。”
09.愛鬧騰的薛蟠,娶了愛鬧騰的金桂。這是一個活在自己的“欲望”里的人。其實,人們都活在自己的欲望里,只是實現的方式與迫切的程度不同。(平心讀紅樓0002)
>金桂
10.好日子,不愿意好好過,夏金桂、薛蟠這副的。
>金桂
11.為誰風露立中宵?詩句說此時的金桂也可以。有人說“呸,夏金桂是什么東西?”在紅樓里,在作者悲憫的目光里,夏金桂也可憐。(平心讀紅樓0003)
>他便妖妖調調、嬌嬌癡癡的問寒問暖,忽喜忽嗔
12.寶蟾真是寶蟾,誰都有吃天鵝肉的欲望。讀到此處,我只有“呵呵”了,不單是為寶蟾這只“寶蟾”。(平心讀紅樓0004)
>寶蟾
13.女為悅己者容,很有一些時候,人會處于這種“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態,一者,是對自己,不知如何與自己相處;二是對他人,不知該如何行動;第三,這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狀態;第四,他很無奈,包含著“我要怎么做你才滿意,怎么做才能達成目的”呢。(平心讀紅樓0005)
>不知怎么是好
14.神魂顛倒、色咪咪的、沉醉……有豐富蘊涵的一個詞。
>乜斜
15.尊重,就是把持自己;急了,就是把持不住自己;要緊的事,誰都有。
>薛蝌急了,道:“嫂子放尊重些!”說著渾身亂顫。金桂索性老著臉道:“你只管進來,我和你說一句要緊的話。”
16.金桂耍狂發癲,人有活到這份上的嗎?看來是有的。
>這里金桂早已連嚇帶氣,呆呆的瞅著薛蝌去了。
17.香菱運氣
>從此把香菱恨入骨髓
18.人,總出現在自己會出現的地方,就像有誰引領著,有個詞語叫“鬼使神差”。人不知道自己會出現在哪?不可預知,所以充滿向往。
>香菱
19.有心的三姑娘,有人為她操心。遠,孤單,在賈母,是很現實的考量。
>賈母道:“好是好,但只道兒太遠。雖然老爺在那里,倘或將來老爺調任,可不是我們孩子太單了嗎?”
20.尊重,是在權限之內的;老太太的眼淚里,有愛,有自愛,有對命的無可奈何。
>賈母道:“你們愿意更好。但是三丫頭這一去了,不知三年兩年,那邊可能回家?若再遲了,恐怕我趕不上再見他一面了。”說著掉下淚來。
21.都是命,不由人。
>只要孩子們有造化就好
22.元春地位高貴,便好嗎?迎春逆來順受,便好嗎?探春有才能見識遠嫁他鄉,便好嗎?都好,都有各自的喜樂榮光、辛酸悲苦。所以,惜春的選擇是大背景下自主的選擇,也是無奈的選擇。
>迎姑娘倒配的近呢
23.到那時候,便好了,這就是所謂“出頭的日子”。譬如,高考之后便好了,工作之后便好了,成家立業之后便好了,一家人從此快快樂樂過日子了:這些在童話中,在小說里,不是現實人生的全部。(平心讀紅樓0006)
>可憐這孩子總不得個出頭的日子
24.二木頭——迎春的苦命!
>他一包眼淚的告訴老婆們說:'回去別說我這么苦,這也是我命里所招。也不用送什么衣裳、東西來,不但摸不著,反要添一頓打,說是我告訴的。’
25.大爺到底有沒有愛兒女之心,還是只是個披一副人皮的畜牲。怨不得賈母不喜歡。
>倒虧了大太太也不理會他,大老爺也不出個頭。如今迎姑娘實在比我們三等使喚的丫頭還不及。
26.探春的婚姻,是那個年代比較慎重而有理想的選擇了。他的明天會是怎樣的呢?
>我想探丫頭雖不是我養的,老爺既看見過女婿,定然是好才許的。只請老太太示下,擇個好日子,多派幾個人送到他老爺任上,該怎么著,老爺也不肯將就。”賈母道:“有他老子作主,你就料理妥當,揀個長行的日子送去,也就定了一件事。”王夫人答應著“是”。
27.出眾的探春
>我們家的姑娘們,就算他是個尖兒,如今又要遠嫁,眼看著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
28.苦樂隨緣,人都在走向自己的命運。
>遠嫁
29.用咱們開玩笑的話說,趙姨娘腦子壞了。
>趙姨娘聽見探春這事,反喜歡起來,心里說道:“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比他的丫頭還不濟。況且洑上水,護著別人。他擋在頭里,連環兒也不得出頭。如今老爺接了去,我倒干凈。想要他孝敬我,不能夠了。只愿他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愿。
30.還有這種當媽的?
>只愿他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愿。
31.趙姨娘沒辦法理解探春的要強,探春的尊嚴,探春的討人喜歡讓人點贊處。她只是奇怪,我這個女兒,為什么不站在我這邊,讓我孤零零地和人家對抗呢?她更不會明白,探春站到她一邊的后果。如果能理解探春,她就不是趙姨娘了。
>一面想著,一面跑到探春那邊,與他道喜說:“姑娘,你是要高飛的人了。到了姑爺那邊,自然比家里還好,想來你也是愿意的。便是養了你一場,并沒有借你的光兒。就是我有七分不好,也有三分的好,也別說一去了,把我擱在腦勺子后頭。”探春聽著毫無道理,只低頭作活,一句也不言語。趙姨娘見他不理,氣忿忿的自己去了。
32.攤上這樣一個媽,除了哭笑不得外,哪里還有別的辦法。
>又氣又笑又傷心
33.各人有自己的苦悶
>坐了一會,悶悶的走到寶玉這邊來。寶玉因問道:“三妹妹,我聽見林妹妹死的時候,你在那里來著。我還聽見說,林妹妹死的時候,遠遠的有音樂之聲。或者他是有來歷的,也未可知。”探春笑道:“那是你心里想著罷了。但只那夜卻怪,不像人家鼓樂的聲兒,你的話或者也是。”
34.望帝春心托杜鵑,紫鵑這名字是沒錯的。花氣襲人知晝暖,襲人的名字也沒起錯。多少工夫織始成,鶯兒的名字沒錯……誰都有自己的名字,誰都有自己的命運。(平心讀紅樓0007)
>紫鵑從沒好話回答。寶釵倒背地里夸他有忠心,并不嗔怪他。
35.飛鳥各投林
>雪雁
36.可見鸚哥不是襲人
>鸚哥
37.人心晝夜轉。
>寶玉本想念黛玉,因此及彼,又想跟黛玉的人已經云散,更加納悶。悶到無可如何,忽又想黛玉死的這樣清楚,必是離凡返仙去了,反又歡喜
38.總逃不過那個“命”去
>林妹妹是成了仙去了;大姐姐呢已經死了,這也罷了,沒天天在一塊兒;二姐姐碰著了一個混賬不堪的東西;三妹妹又要遠嫁,總不得見的了;史妹妹又不知要到那里去;薛妹妹是有了人家兒的。
39.寶釵說的有道理。人讀書,一不能把人讀糊涂了,要獲得智慧;二要走上幸福的路,理解什么是幸福并且能找到他。
>大凡人念書,原為的是明理,怎么你越念越糊涂了呢?
40.各人得自己的那一份
>我也知道。為什么散的這么早呢?等我化了灰的時候,再散也不遲
41.三姑娘!!!
>三姑娘是極明白的人
42.愿做鴛鴦不羨仙,這只是鴛鴦的愿望。人名,是愿望的表達,又是對愿望不能實現——命運的反諷。金木水火土,都在命運里。人人好好過,少去瞎折騰。人生,就是折騰。(平心讀紅樓0008)
>鴛鴦
43.總得有人操持,鳳姐是操心的命。
>那賈母又想起探春遠行,雖不全備妝奩,其一應動用之物俱該預備,便把鳳姐叫來,將老爺的主意告訴了一遍,叫他料理去。鳳姐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