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選一個指標來總結巴菲特選股思路的話,那么ROE是最合適不過的了(ROE即凈資產收益率,公式為ROE=凈利潤/凈資產)。巴菲特也曾在《致股東的信》上稱:“我們判斷一家公司經營好壞的主要依據,取決于其凈資產收益率ROE。”那么,高ROE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一、高ROE意味著企業具有強大的護城河
我們知道市場是高度競爭的,而資本無時無刻不在逐利,任何“超額收益”都會被競爭對手一點一點腐蝕,被不斷進入的資本一點一點拉回至平庸的回報。按理說,這世間所有行業的資產回報率都應該是一樣的。比如A行業的資產回報率為10%,B行業的資產回報率為6%,那么逐利的資本就會從B行業流向A行業,從而拉低A行業的資本回報率,也被動地抬高了B行業的資本回報率,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把世間所有行業的資產回報率拉至同一水平,使之成為一個常數N。那么為什么會有很多公司一直擁有“超額收益”呢?巴菲特用“護城河”的概念解釋了這一現象。
舉個例子:假設你投資了一家餐廳,剛開始很平庸,只能達到餐飲行業一般水準(假設一般水準的資產回報率為10%),投資100萬每年可獲收益10萬。不過,通過你的各種努力,餐廳業績提升了,利潤漲到了18萬/年(資產回報率變為18%)。
那么,為什么行業一般的資產回報率為10%,你的餐廳卻能到18%呢?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擁有獨特的配方,味道比別家好吃(無形資產);可能是管理優秀,成本比別家低(成本優勢)等等,而這些都是你家餐廳的護城河。對于一般的餐廳(ROE=10%),想要凈利潤達到18萬/年,必須投入180萬資本。而你只需投入了100萬就能產生18萬凈利潤,這也就意味著你家餐廳的護城河價值等同于80萬資本!護城河是有價值的,它跟廠房、機器、存貨這些實物一樣,都是企業價值的一部分。
將護城河價值套入凈利潤公式的話,就產生了公式A:凈利潤=(凈資產 護城河價值)*行業一般的資產回報率常數N,而我們知道另一個公式B:凈利潤=凈資產*ROE。將兩個公式聯立可得:
護城河價值=(ROE/N-1)*凈資產
由此公式可知,護城河價值與ROE成正比,高ROE意味著企業具有強大的護城河。
二、高ROE意味著更多的“實際可分配利潤”
芒格曾說:“世界上有兩種生意,第一種可以每年賺12%的收益,然后年末你可以拿走所有利潤;第二種也可以每年賺12%,但是你不得不把賺來的錢重新投資,然后你指著所有的廠房設備對股東們說:這就是你們的利潤。我恨第二種生意。”顯然,高ROE企業正是芒格所喜歡的“第一種生意”——能產生更多的“實際可分配利潤”。
舉個例子:有兩家企業,市值均為100億,凈利潤為10億,所不同的是A企業ROE=10%,B企業ROE=20%。則可推斷出以下數據:
假設兩家企業ROE不變,估值(PE)不變。兩家企業都希望第二年利潤增長10%(即凈利潤從10億變為11億),那么
1、對于A企業,為了增加1億利潤,在ROE不變的情況,企業需要再投入10億的凈資產(套入公式:ROE=凈利潤/凈資產),這也就意味著,本年度10億利潤要全部投入再生產,分紅為0。
2、對于B企業,為了增加1億利潤,在ROE不變的情況,企業需要再投入5億的凈資產,這意味著,本年度只需投入5億利潤,另有5億分紅。
兩家公司看似市值、利潤、估值相同,但投資這兩家公司的收益率卻大不相同。投資A公司一年的收益率為10%,投資B公司一年的收益率則為15%!
(注:A公司凈利潤增長10%至11億,10倍PE不變,則市值增長到110億,投資收益率10%;B公司凈利潤增長10%至11億,10倍PE不變,則市值增長到110億,另有分紅5%,投資收益率15%)
可見,高ROE意味著更多的“實際可分配利潤”。
高ROE意味著企業具有強大的護城河,可以產生更多的“實際可分配利潤”,“可能”是一家高回報率的企業。但投資不會無腦到只憑一個指標即可選出偉大的公司,高ROE只是一個表象、一個路引,更重要的是去深入地分析商業模式、業績的真偽、護城河的堅固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