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散寒、益氣補血、軟堅散結。
子宮腺肌癥又稱子宮內膜異位癥,是造成痛經、不孕的主要因素。
當子宮內膜脫落異位到卵巢和子宮時,就會巧囊和腺肌癥。隨著內膜周期性脫落,痛經一次比一次嚴重。
臨床表現如下:
1、痛經,常常發生于月經來潮或者來潮前幾天之內,痛經的程度比較重,呈漸進加重的痛經。
2、月經量增多,月經周期的縮短與經期的延長,即子宮腺肌癥患者的月經量通常很大,并且持續的時間長,月經周期要縮短,即小于28天或30天來一次月經。
[太陽]中醫分類辯證:
1、氣滯血瘀癥
表現:
經期小腹脹痛或痙攣性疼痛,拒按,伴有心煩易怒,胸脅及乳房脹痛,月經量多或行經時間延長,子宮增大,舌有瘀點,脈弦澀。多因產后或術后,情志抑郁,肝氣滯郁所致。
2、痰凝血瘀癥
表現:
小腹疼痛拒按,月經量多而稀,有血塊,并見胃脘脹滿、嘔惡欲吐,子宮增大。平時可有帶下量多,色白質稠。舌苔白膩,脈沉滑。與平素脾腎兩虛,水濕不化,聚濕成痰,以致痰瘀互結有關。
3、寒凝血瘀癥
表現:
經期小腹絞痛或冷痛,疼痛劇烈拒按,但熱敷后可減輕,是這種證型的特點。月經量多但顏色紫黯,有塊,同時伴有四肢涼和怕冷,舌質黯,脈沉緊。主要是因為產后或人流術后,感受寒邪所致。
調理時多以溫經散寒,益氣補血,軟堅散結為主。
【組方】:
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水蛭、牛膝、三棱、莪術、浙貝母、八月札、半枝蓮、香附、延胡索、杜仲。
茯苓益脾滲濕;延胡索止痛;桂枝、杜仲、香附補腎溫經,行氣通陽;丹皮、桃仁、牛膝、三棱、莪術活血祛瘀;水蛭、半枝蓮、八月扎、浙貝母逐瘀消堅,破積通絡。
以上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