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一輩子醫的爺爺告訴我:世上本沒有脂肪瘤,只不過是血太臟了,可是會治病的大夫大部分是被錢蒙了眼!
剛聽爺爺這么說,我還以為是他喝多了不清醒,瞎說的而已,因為祖輩都是行醫的,所以對于脂肪瘤這病癥還是有些了解的。
爺爺是十里八鄉有名的中醫,那些疑難雜癥在他看來都不算什么,診費收的也不貴,碰到實在貧困的,甚至不收錢。
他每每看到脂肪瘤患者,都會跟我說:脂肪瘤哪有那么棘手,反反復復長是沒找到病根兒,那不過就是血太臟了而已。
我那時候不懂事,聽得糊里糊涂的,爺爺說:你現在不明白很正常,長大了你就知道了。所以從那時起,我就知道爺爺對脂肪瘤這種病很有把握,開的方子也都很有效。
慢慢長大后,我也能單獨開方子了。有次來了一位中年人,說是來看脂肪瘤的,要找爺爺。
我說我就能給你看。他委婉的拒絕了,說中醫世家出身的勇氣和自信都有了,但是實力估計不夠。我說你試試就知道了。這時候,爺爺已經回來站在我身后了,但是我沒有發現。
這位患者全身上下,細數下來能有30處脂肪瘤,這期間做過兩次手術,可結果都不如人愿,都復發了。
仔細看過情況后,開出方子:黃芪、薏苡仁、白術、雞內金、烏梅。
當時我也沒有想到為啥他就那么自然地拿上了,后來才知道爺爺當時就站在我的身后。結果如何?患者服用半個月后,身上的脂肪瘤就開始有變軟、變平的跡象,我讓他繼續用藥,一個多月后,身上的脂肪瘤已經沒有了,就好像沒有來過一樣,諸癥悉平。
這張方子為什么能治脂肪瘤呢?
在西醫看來,脂肪瘤之所以不痛不癢、按著還會移動,是因為它是由成熟的脂肪細胞或者脂肪結締組織構成的,不連接血管和神經。
但在中醫看來,脂肪瘤不過就是“皮里膜外之痰”,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這個痰在五臟之外,表皮之下。
那么這個痰是從哪里來的呢?
中醫講“脾為生痰之源”,我們的脾胃是體內的中心路口,可以把營養物質、血液運送到各個器官,又能把體內的廢物通過大小便排泄出去。
脾為出現問題時,原本應該排出體外的垃圾濁物,就會一直停留在體內。同時,體內的正氣也會減少,正氣就好比是一支禁衛軍,戰斗力薄弱了,各種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和體內的垃圾濁物狼狽為奸,形成了脂肪瘤。
方中,黃芪、薏苡仁、白術可以健脾補氣,作為君藥。其中,黃芪能夠滋補正氣;薏苡仁既能清熱祛濕,又能排膿消腫,還能健脾;搭配健脾和胃的白術,一上一下幫助脾胃恢復運作。
雞內金、烏梅、白芥子可以消除痰邪,作為臣藥。其中,烏梅味酸,有收澀的作用,在體內就像是一張大網,把痰邪牢牢套住;雞內金負責清理包塊,無論多么堅硬都不在話下;白芥子被稱為“頑痰可搜”,針對的就是脂肪瘤這種“皮里膜外之痰”,不管痰濕再頑固,藏得再深,白芥子都易如反掌。
現在很多醫生變得自私自利,只管個自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甚至把別人的生命看的輕如鴻毛,早已經沒有我爺爺、父親那個年代行醫的單純了。
本就該治病救人的醫院,錢卻成了患者有沒有資格進的標準。我不禁感嘆:醫學在為挽救病人而進步,而人的良心卻在為了利益而被販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