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二輪生肖郵票始于1992《壬申年》,終于2003《辛未年》。
每年發行一套兩枚,一枚低面值,生肖圖案;
一枚高面值,文字圖案,很有規律。
在這十二年期間,在規律中發生不規律的趣聞,本文試談之。
1. 1992《壬申年》猴票是1月25日發行
第一輪生肖郵票的首發日,《庚申年》于本命年的2月15日發行,
此后從《辛酉年》雞票開始,十一年一貫制于1月5日發行。
第二輪的《壬申年》猴票,違背一輪生肖首發日規律,另辟蹊徑,另起爐灶于1月25日發行,原因不明。
2. 1994《甲戌年》狗票,本年度有一天是“天干地支四同一”
1994歲次甲戌;
九月,月建甲戌;
十一日,甲戌日;
19-21時甲戌時,
甲戌年九月十一19-21時,
亦即甲戌年甲戌月甲戌日甲戌時,
公歷1994年10月15日19-21時(選用20),天干地支四同一。
這種現象并不普遍,二三十年間才會遇到一次。
我國郵政日戳的字釘,按四檔五位表示年、月、日、時,年占兩位,月、日、時各占一位,
恰好能夠表示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屬性。
3. 1999《己卯年》兔票,“基本面值”只有58天生命
集郵界有一種共同認識,郵票面值適用于“一件一票”稱之“基本面值”票,不適用于“一件一票”稱之“機動面值”票。
1999年3月1日起,中國郵政調整信函資費,平信由20分調高至50分,掛號由50分調高至100分(“掛號”資費與“掛號信”資費是兩個不同概念)。
《己卯年》兔票發行于1月5日,面值用于重量20克以內國內平信和掛號信,是“基本面值”郵票。
時隔58天郵資上調后,均不能單獨使用,要同其他面值郵票搭配使用,淪為“機動面值”鄆票了。
按照要求,《己卯年》兔票實寄的“一件一票”郵品存世較少,值得郵人關注。
郵政有一條“郵資過渡期”的規定,
在郵資調整的一個月內,“信箱開出”的老郵資信函,
不作“欠資”“退件”處理,照常派運。
所以在“過渡期”內的老郵資實寄信函是值得關注的郵品。
4. 2001《辛巳年》郵票適逢蛇年閏蛇月,有五個四支同一日
2001蛇年,農歷閏四月,四月建巳,“蛇月”。
閏四月,沿襲“建巳”,也是“蛇月”,“閏蛇月”。
兩個蛇月共有五個蛇日,五個“四支同一日”。
我國從1980發行《庚申年》猴票開始以后的22年間,
1990庚午馬年也是閏馬月,也有五個“四支同一”日,盡管不希罕,但在十二年一輪的生肖年度中,只能出現一次或沒有。
5. 2003《癸未年》羊票發行了一枚“機動面值”票。
2003年《癸未年》一套兩枚,低面值50分,高面值2元。
這枚高面值郵票不能單獨使用,要與其他面值郵票搭配使用,成了“機動面值”郵票。
此現象是生肖郵票前所沒有的,是空前的第一次,
可能也是絕后的最后一次。
6. 2001《辛巳年》蛇票開始,連續三年發行兌獎小版張郵票
2001年1月5日發行《辛巳年》一套兩枚郵票的同時發行一套兩版(每版6枚同圖郵票)小版張,獎品不出售。
用于2001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三等獎的獎品。
2002《壬午年》馬票和2003《癸未年》羊票繼續發行兌獎小版張。
大版熒光票號橫向,兌獎小版熒光票號豎向,能夠檢驗出來。
7. 2003《癸未年》羊票,發行小版張郵票
2003年在中國郵票發行史上是特別的一年,
全年每套郵票同時發行枚數不等的小版張。
《癸未年》羊票(商品)小版張是該年小版張的開山鼻祖,
有一定的市場地位,市價是大版套票的3倍。
解讀看得見的物,
感受無形、卻無所不在、影響深遠的文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