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 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臺灣山脈·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群),世界年輕山群之一(實際是山脈群而異于普通的山脈)。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體,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通常為四川、云南兩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南北向山脈的總稱。因'橫斷'東西間交通,故名橫斷山脈
臺灣山脈位于臺灣省本島,是中央山脈、玉山、阿里山及臺東山的總稱。由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擠壓形成
武夷山脈位于中國江西省、福建省兩省邊境。北接仙霞嶺,南接九連山,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550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是贛江、撫河、信江與閩江的分水嶺
太行山(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太行山脈所屬河南省,位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
廣義長白山 指整個長白山地,為中國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 介于北緯 38°46′~47°30′,東經121°08′~134°。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長約1300余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略呈紡錘形
大興安嶺山脈東北起自黑龍江南岸和額爾古納河,南止于赤峰市境內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長達1400公里,寬約200公里,面積約32.72萬平方公里。海拔1000-1600 米,最高可達2000米。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以及內、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線
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于中國湖南省(湘)江西省(贛)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4省(區)邊境。約當北緯24°00′~26°30′,東經110°~116°。橫亙在湘桂、湘粵、贛粵之間,向東延伸至閩南。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 200公里。因南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5條主要山嶺所組成,故又稱五嶺。 廣義的南嶺還包括苗兒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嶺、瑤山、九連山
秦嶺(英文名Ts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經陜西南部到湖北、河南西部,主體位于陜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公里,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陰山山脈 (Yin Mountains ,Yin Shan)。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米-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一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米-500米。山地南北兩坡不對稱,北坡和緩傾向內蒙古高原
喜馬拉雅山脈 (梵語:hima alaya,意為雪域),藏語為'雪的故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喀喇昆侖山脈,'喀喇昆侖'緣自夏語即上古蒙古語'黑河'或'黑水'一詞的音譯,意為'黑水之山'或者'黑河之山'。喀喇昆侖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發達的高大山脈,亞洲著名山脈之一。塔吉克、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邊界全都輻輳於這一山系之內,賦予這一僻遠的地區巨大的地緣政治意義
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阿爾泰山脈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羅斯境內。呈西北-東南走向,斜跨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余公里;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屬中段南坡,山體長達500余公里,海拔1000-3000米。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為友誼峰,海拔437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