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物簡介編輯本段
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武藝高強,生有三個兒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28歲后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后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升任掌柜。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
孫中山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他親臨大會,題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以示對霍元甲的紀念。
2 人物生平編輯本段
2.1 武術世家
霍元甲生在一個迷蹤拳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因霍恩第的迷蹤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鏢,霍恩第只鏢窮苦百姓、清白之人,對貪官污吏決不保鏢。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據說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擔心元甲習武日后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于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于父傳兄弟之機。苦練于舍外棗林之僻。后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準父兄一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并在24歲那年5分鐘之內擊敗了一位僅僅用三式打敗了霍元甲的哥哥與弟弟的人。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于他。后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宗藝”,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之后霍元甲自創了迷蹤拳。
2.2 精武英雄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經營藥材商店,后到上海辦“精武體育會”(精武門),為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上海,他曾經在擂臺上擊敗俄羅斯大力士(一說俄羅斯大力士被霍元甲親自擊敗,另一說俄羅斯大力士聽到霍元甲的名聲放棄比賽)。有一次,日本一個大力士團來中國要求比試,霍元甲因病派弟子劉振聲接戰比試,結果打敗了日本力士。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于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并取得《老殘游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與俄較量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見了廣告,并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臺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臺較量。霍元甲在臺下哪里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臺,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愿在這臺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讓進后臺,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并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并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愿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與英較量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結合時勢,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后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贊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于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當時上海蓬萊路一帶為日僑聚居之地,日本柔道會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兩國大力士,今又創立了“精武體操會”,很不服氣, 特從國內選派十幾名武術高手,由柔道會長親自率領來華,以研究為名,請霍元甲等人來技擊館比武,雙方各自擇定公證人。
比賽開始時,霍元甲先命徒弟劉振聲出陣,令其采用誘敵之法,尋機取勝,劉振聲上場后,穩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員認為有機可乘,使用多種招數,竟沒有撼動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氣最大者上陣,也被劉振聲一腳踢得倒地不能動彈。劉振聲以靜制動,以逸待勞,連勝日方五人。日本領隊見此情形非常惱火,便出陣向霍元甲挑戰,二人一經交手,未經幾個回合,日本領隊便領教到霍元甲的厲害,于是企圖暗中傷人,誰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綻,虛顯一招,當場用肘將其臂骨磕斷。日方隊員見此情形,便蜂擁而上,當即被中方公證人制止。這時,日本人改變了策略,在比賽后舉行宴會招待霍元甲。席間聽聞霍元甲患有嗆咳癥,并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傷,就介紹一名叫秋野的醫生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懷坦蕩的霍元甲毫無懷疑之心,欣然接受。并留住虹口白渡橋的秋野醫院。霍元甲服藥后,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逐漸惡化。此時精武會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撓,后經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會同仁陳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無藥可救,于1910年9月14日長逝于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們拿著霍元甲每日吃的藥去化驗,才知是一瓶慢性爛肺藥,明白了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時年僅42歲。
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藥害死之后,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飾陳真)。但其實歷史上并沒有“陳真”這個人物,“陳真”是藝術家們根據劉振聲的若干事跡塑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故事情節更加好看,但是歷史上,劉振聲的確是霍元甲的大弟子,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害死也是真實的。1989年修建霍元甲陵園時,對霍元甲遺骨進行化驗,證實是被毒死的。 此外還有有關霍元甲的長篇歷史小說《津門大俠霍元甲》(作者:馮育楠,百花文藝出版社),通過作者考證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現了一代大俠霍元甲的風貌。
3 后世紀念編輯本段
3.1 故居紀念館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 ,1986年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園,用以紀念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1997年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擴建了霍元甲陵園,辟為“霍元甲故居紀念館” ,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園兩部分組成 。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蓋成青磚瓦房的三合院。跨進小院門樓,是一鑲有“福”字的影壁墻。影壁墻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間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廂房一間,中間正房掛著霍元甲遺像,兩側是霍東閣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寫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西屋霍元甲書房墻上高掛著孫中山為精武體育會的題詞:“尚武精神”。故居內陳列了一些霍元甲練武時所用的武器和精武會的會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過的遺物。霍元甲陵園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頃,整體建筑采用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
一、幽燕之初露鋒芒
二、奮發智勇,誓雪國恥
三、創建精武,強國強種
四、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遷葬于此。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從建成之日起已有數萬的愛國人士前來參觀瞻仰,重溫霍元甲這位愛國英雄的傳奇事跡和感人精神。如今,紀念館已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 死因猜測編輯本段
霍元甲逝世。
4.1 下毒說
“下毒說”是武俠小說、影視安排主角之死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種做法,一個武功高強、智慧過人、道德高尚的俠客和英雄,如果他非死不可的話,他的死一般來說總是對手卑鄙暗算的結果。霍元甲死于日本人的惡意下毒,這樣的劇情處理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一方面這樣編織劇情比較簡單、輕松,不必再像荷馬先生那樣絞盡腦汁想出個阿喀琉斯的腳后跟卻費力不討好;另一方面這樣安排可以加強霍元甲的“殉難”色彩,英雄總是以身殉義,霍元甲與日本人結仇不是個人的私事,他是為國家和民族的大義而以身相殉的,這就突出了英雄的偉大,也更容易調動觀眾的愛國情緒和同仇敵愾之心。
所以下毒說作為一種為眾多編劇者采納的說法并不完全是編劇者的偷懶或取巧,它是有多方面的考慮的。但這樣說,未免唐突英雄,據我了解,下毒說并非空穴來風的瞎編亂造,而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的。早期的精武會史料中有個說法:“力士(指霍元甲)歿之翌晨,秋醫(即醫生秋野)已鼠竄歸窟,力士門弟子大疑,檢力士日服之余藥,付公立醫院察之,院醫曰:‘此慢性爛肺藥也’。”這段話是1919年為紀念精武會成立十周年而出版的《精武本紀》提出來的,可以說是下毒說的最有力的證據。
4.2 自身病癥
相較于下毒的外因說,還有一種霍元甲死于自身病癥的說法,我們姑且稱之為內因說。這種內因說涉及霍元甲是否練內功和是否因練內功得病的問題,武俠小說寫作史上的內功觀念也就因而與之產生了關聯。無論是外因說還是內因說,都指向一個事實——霍元甲有病,因為沒有病就不需吃藥,不吃藥就不會中毒。在外因說里面,無論是精武會內部的人投毒還是日本醫生秋野下毒,都是趁霍元甲有病要吃藥的機會做的小動作。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霍元甲患的到底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致病的?所有的霍元甲死因說里面都不可回避地遇到一個問題:霍元甲患有肺病。肺是主呼吸的,呼吸就是氣流的出入,而“氣”正是內功的本質,這就與內功產生了聯系。霍元甲之死的外因說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患病以后的事情上,但沒有很好地交代其肺病產生的原因,而內因說則關注到這一點,這可以說是二者最大的區別所在。根據早期精武會的實際操辦者之一的陳公哲后來的回憶,霍元甲原來患有咯血病,經常會發作,日本人賣藥給霍元甲,說是可以醫治咯血、治愈肺病,霍元甲相信了,買來服下之后,病情反而嚴重了起來。陳公哲說這段話時沒有是非判斷,他沒有說日本人下毒,但又肯定了霍元甲購服日本人之藥病情加重的事實。陳公哲這段話的后面,直接點出了霍元甲生病的原因,是霍元甲少年之時,曾練氣功,“吞氣橫闕,遂傷肺部”,因而導致咯血,面色蠟黃,故有“黃面虎”之稱。(《精武會五十年》)陳公哲的意思很清楚,他不同意下毒說,他傾向于認為霍元甲是死于自己練氣功不得法而導致的病癥。
綜合以上,關于霍元甲死亡的說法現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被日本人毒死,還有一種就是少年練氣功致病,死于自身病癥。
在民國時期的傳說和傳記中,對霍元甲的武功有這樣的描述:可以在鐵路軌道一側,縱身從行進間的舊式火車兩截車箱之間一躍而過,跳至另一側而毫發無傷。在民國的小人書中,有這樣的故事:霍元甲小時體弱多病,一次從河中釣上一只大鱉,熬湯吃掉,于是“一夜成偉男”,成為高大強壯的偉男子。
5 人物后代編輯本段
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 小南河村至今仍有霍家后代。
他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長子霍東章,次子霍東閣,大女兒霍東茹,二女兒霍東玲,小女兒霍東琴。霍元甲去世后, 霍妻王氏撫養著兩子三女艱難度日,于一九六零年去世,終年九十一歲。長子霍東章一直在家務農,次子霍東閣就接下了父親未竟的事業。
霍東閣隨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扶持創辦不久的精武體育會,繼承父志, 以強民強國為己任。一九一九年,霍東閣應精武廣東分會邀請,前往廣州任教。后于一九二三年攜侄子霍壽嵩前往印尼組織、宣傳精武體育組織,得到當地人民的贊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積極組織反日活動,被日本憲兵逮捕。 一九五六年,霍東閣逝世,許多華僑組織聯合發出訃告,悼念這位客死異邦的愛國武術家。 霍東閣一生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和女兒霍月華。霍雅亭、霍文亭是他和中國妻子的孩子,而霍文亮、霍月華是他在印尼和第二任妻子葉玉梅生的孩子。霍文亭之子叫霍自正。
他在印尼的子女,現已加入印尼國籍,開辦制藥廠。霍元甲侄孫霍壽嵩到達印尼后,隨叔父在精武組織教習練武,后開設醫院,以行醫為生。霍壽嵩生前曾寫信給祖國的親人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對不能重返故里引為憾事。臨終前,囑咐家人在他死后把骨灰撒入大海,取水流千遭歸大海之意。霍壽嵩妻子葉水娘帶著丈夫的遺愿,在一九八零年攜子女回國觀光。霍壽嵩有一子三女, 兒子霍公正繼承父業,在印尼任中醫骨科大夫。霍公正有兩個女兒在廣州工作。
5.1 不滿影視改編
在
《霍元甲》公映后,在一片議論聲中卻一直沒有霍元甲后人的聲音,歷史上的霍元甲是否像影片中所講的那樣因被人報復“家門遭屠”而“絕后”了呢?
1“這些影視大腕看不上我們,我都習慣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港版電視劇《霍元甲》風靡一時后,霍元甲的故鄉小南河村也出了名,陸續修建了霍元甲故居、陵園和陳列館,成立了天津精武體育會和霍元甲文武學校。霍自正的爺爺是霍元甲的二兒子霍東閣,霍東閣的故事也曾被香港搬上過熒屏,霍自正現在擔任文武學校的名譽校長。
霍自正看過李連杰的很多影片,李連杰給他的印象非常好,在他眼中李連杰“人的本質不錯”。李連杰拍攝《霍元甲》的消息他是從報紙上得知的,制片方一直沒有跟他們霍家聯系,霍自正認為“可能怕找到我們后,我們會提出一些要求,使他們在創作上會受到限制,在故事上伸展不開。”然而影片上映后到現在,制片方仍然沒有找過他們,對此霍自正并沒有什么怨言,但他帶有一絲遺憾地表示“出于禮貌,還是跟我們打個招呼好。”霍自正告訴記者:“不僅是現在李連杰的這部電影,早年香港拍的《霍元甲》,還有前幾年趙文卓主演的新版電視劇《霍元甲》,都沒有跟他們聯系過。”霍自正有點開玩笑地說:“這些影視大腕看不上我們,不愿跟我們打交道,我都習慣了。”對李連杰版的《霍元甲》,霍自正并沒有表現出很熱心,他說:“他們拍《霍元甲》,我們其實有心理準備,我以為他們會沿著原來港版電視劇的故事路線走,但沒想到編出了一個新的故事。
說實話,他們塑造的霍元甲離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很遠了,尤其影片的前半部分幾乎全部失實,這個霍元甲跟我們家沒有什么關系,所以對這部影片我們并不特別想看。”聽到有人表示這部影片其實可以不必打“霍元甲”的旗號,霍自正笑著說:“用霍元甲的名字,不可以多賺些票房嗎?”
2“霍元甲不是大財主,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在影片《霍元甲》中,霍家被設定為當時天津的名門望族,住的是深宅大院,家中還有很多仆人照顧起居。而實際上霍元甲是農民出身,世代居住在小南河村種地為生。霍自正告訴記者,霍元甲自小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沒有什么文化,平時除了在家中種地以外,農閑時還到城里做點小買賣。霍元甲的父親霍恩弟是一個鏢師,青壯時經常到東北押鏢,霍家的生活水平很一般,按照解放初劃分階級成份來說,只能算是“中農”,霍元甲住的是土坯房,住不起大宅院。
影片中霍恩弟打擂臺時因為掌下留情,被對手打敗,后來就病死了,而真實情況是霍恩弟是在霍元甲去逝七年后才故去的,霍自正告訴記者:“霍元甲是在1910年被日本人毒死的,農勁蓀在霍元甲去世后曾到小南河看望過霍恩弟,當時霍恩弟身體康健,滿面紅光,還給農勁蓀練了一遍扎槍。
霍恩弟生于1836年,1917年去世,活了81歲,霍家人除了霍元甲,都挺長壽的。”談到影片中霍元甲的母親和女兒被慘遭殺害的失實情節,霍自正無奈地說:“李連杰和制片方怎么能安排我們霍家人的生死呢?”在電影《霍元甲》中,農勁蓀是一個關鍵角色。農勁蓀與霍元甲從小一起長大,后來每當霍元甲遇到困難時,農勁蓀總是施以援手,霍自正告訴記者:“農勁蓀不是天津人,也沒有與霍元甲一起長大,他是一個官宦子弟,因為支持同盟會而離家出走,后來到了天津幫助孫中山和同盟會召集人才,與霍元甲在天津相識,讓霍元甲在他開的懷慶藥棧做管事,農勁蓀以藥棧為掩護從事革命地下工作,兩人的交情越來越深厚,霍元甲到上海打擂以及成立精武會都得到了農勁蓀的鼎力相助,農勁蓀是霍元甲的江湖知己,但不是兒時伙伴。”在影片中李連杰顯示了“全能武術冠軍”的功底,他用刀、槍、棍、劍力挫四國高手,而歷史上霍元甲也曾兩次打擂,但兩次準備交手的外國大力士最后都聞風而逃,霍元甲是不戰而勝的。霍自正向記者介紹,霍元甲第一次在天津挑戰俄國大力士,俄國大力士懾于霍元甲的威名,不戰而降,登報認輸。第二次霍元甲到上海挑戰英國大力士奧比音,簽下生死狀后,奧比音回國便再無音訊,霍元甲再次不戰而勝。霍自正說:“在影視作品中表現霍元甲打擂的事跡,如果真的像歷史上那樣不戰而勝,不真打,那么觀賞性和戲劇性就會大大減弱了。打擂嘛還是要‘打’,對影視作品中霍元甲常常大打出手,我們是能夠理解的。影片中霍元甲用四種器械打敗了四國高手,這一點其實并沒有完全的美化霍元甲,真實的霍元甲自創了‘迷蹤藝’,迷蹤藝包括霍家擒拿法、練功法、練手拳等等,除了拳術以外,霍元甲最擅長的是霍家刀,另外對槍、棍、棒等器械也都很在行。我小時家里還保存著霍元甲留下來的很多武術器械,霍元甲也是一個‘武術全能’人才。”
3“希望李連杰先生澄清一下事實”
霍自正表示:“我們家對待關于表現霍元甲事跡的影視作品的原則是三七開,主要看精神,看主題,七分尊重歷史,三分進行一下藝術虛構和加工,我們都能夠接受。
李連杰拍攝的《霍元甲》在主題上我們還是很欣賞的,在武打設計上也很精彩。”雖然霍自正對電影《霍元甲》給予了肯定,同時指出了影片中的一些失實之處,但對片中關于描寫霍家“家門遭屠”的情節還是很生氣,按照影片中的描寫霍家只有霍元甲一個兒子,霍元甲也只有一個女兒,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霍元甲的女兒和母親慘遭殺害,影片最后霍元甲也死在擂臺上,這種描寫會使不了解歷史真相的觀眾認為霍家“絕后”了。霍自正表示:“真沒想到他們會這么寫,這么寫不就是說我們霍家斷子絕孫了嗎?霍元甲并不是獨子,他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和一個弟弟,在黃元申拍的那部電視劇也寫到霍元甲有兩個兄弟,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基本還屬實,現在這部影片在海內外很受歡迎,以后還會在很多國家上映,這就會使人產生很多誤解,會認為影片虛構的情節確有其事,其實我們霍家人丁興旺,霍元甲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有七個孫子,十一個曾孫,他的兩個女兒前幾年才剛剛去世,除了霍元甲霍家人都很長壽。”霍自正嚴肅地表示:“希望李連杰和制片方站出來,向媒體和觀眾公開澄清影片中這一嚴重失實的地方,以免誤導觀眾,同時我們也歡迎李連杰能夠到小南河村來看一看,給我們做一個解釋。”當記者問到如果李連杰和制片方不回應、不澄清,霍家人將采取什么措施,霍自正說:“那我也沒有什么辦法,我們是農民,沒有多大能力,只能通過媒體來幫助我們,但我相信他們不會置之不理的吧。
采訪結束后,霍自正帶著記者參觀了霍元甲的舊居、陵園和陳列館,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霍元甲的陵園顯得格外肅穆莊嚴,在霍元甲的墳墓前,霍自正告訴記者:兩次打擂霍元甲都不戰而勝,人們其實佩服的是霍元甲的精神和勇氣,在別人都不敢站出來的時候他站了出來,這種精神是不死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