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是每年的世界肝炎日,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肩負著糖代謝、藥物代謝、膽汁分泌等一系列重任。但是病毒、酒精、高脂飲食、藥物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肝臟炎癥,并可能繼發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等嚴重病癥,可得小心著點兒肝啦。
肝炎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病毒性肝炎因其特殊傳染性,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重視,本篇主要回答一些大家對于病毒性肝炎的常見疑問,在本系列的下篇中會著重討論中西醫對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方案~
我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現狀?
肝炎有哪些主要癥狀?如何判定是不是得了肝炎?
肝炎會不會傳染?共用餐具會不會感染乙肝?
病毒性肝炎會不會進展為肝硬化肝癌?
乙肝的大三陽、小三陽、兩對半都是個啥?
乙肝病毒攜帶會不會傳染?要不要治療?
丙型肝炎有哪些分型?有啥區別?
我國目前病毒性肝炎的疫情發展如何?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數據
? 甲肝:發病率降至歷史最低的1.55/10萬
? 乙肝:隨著疫苗推廣,新發感染人數下降,母嬰傳播幾乎被阻斷
? 丙肝:患者大幅增長,新型直接抗病毒藥物千呼萬喚始出來
? 丁肝:不完全病毒,必須依賴乙肝傳播,預防乙肝才可預防丁肝
? 戊肝:我國研制出世界首個戊肝疫苗,現疫情穩定。
目前我國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較為穩定,但乙肝及丙肝的患病人數較多。據保守估計,中國乙肝病毒感染者約9000萬,丙肝病毒感染者760萬。
我國摘掉乙肝大國的帽子還需時日,但由于乙肝疫苗的推廣,新增感染人數大幅下降。丙肝作為隱形殺手,前期癥狀通常較輕,直至疾病晚期才被發現,過去常被忽略,近十年來患病人數大幅增長,也尚未研發出有效的預防疫苗,還需各界共同努力。
病毒肝炎有哪些主要癥狀?如何確診?
出現如上圖癥狀時,最好到醫院進行癥狀和實驗室檢查。
結合流行病學、癥狀、體征、肝功能(黃疸、膽紅素、血清轉氨酶、膽固醇)等常規綜合分析后,各型病毒性肝炎要根據抗原,抗體測定來確診。必要時可作肝穿刺病理檢查。
肝炎會不會傳染?共用餐具會不會感染乙肝?
先跟著小編一圖看懂肝炎的分類、傳播途徑及疫苗研制情況。
肝炎分為病毒性和非病毒性肝炎兩大類,只有病毒性肝炎才會傳染,且不同分型的傳染途徑各異。
如甲肝及戊肝主要通過口-糞途徑傳播,不潔凈的水、食物確實可能造成這類病毒感染。
而乙肝、丙肝、丁肝主要通過血液等途徑傳染。
與乙肝病人共用餐具幾乎不會傳染乙肝病毒,但共用牙刷、剃須刀、注射器等卻有可能被感染。同時,母嬰傳播和未保護的性行為也是乙肝的重要傳播途徑。
做好日常保護措施的同時,接種疫苗也是重要且非常有效的預防手段。目前,甲肝、乙肝和戊肝都有疫苗,尤其是國家大力推進的乙肝疫苗接種,使新增患病人群大幅減少。
病毒性肝炎會不會進展為肝硬化肝癌?
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和丙肝有可能轉化為慢性肝臟疾病,并繼發發展為肝硬化等嚴重疾病,承包了96%的肝炎致死率。
據估算,約15-25%的乙肝患者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
60-70%的丙肝患者發展為慢性肝病,死亡率1-5%。
慢性肝炎的主要病理改變為肝臟的炎癥、壞死,及肝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導致的肝纖維化。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的必經階段,應當結合影像學等手段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發展為不可逆的肝硬化。
肝纖維化可能逐漸形成結節,導致肝小葉結果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硬化,發展為肝硬化,并可能進一步形成腺瘤型增生,發展為早期肝癌。
乙肝兩對半、大三陽、小三陽都是個啥?
圖中的三對抗原-抗體即為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標。大三陽與小三陽均為三項指標陽性,差別在與HBeAg及HBeAb的不同。
大三陽提示病毒復制活躍,若同時伴有乙肝病毒DNA陽性,說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同時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小三陽分為兩種情況,70%的情況下,表示病毒基本停止復制,若同時乙肝病毒DNA陰性,則認為基本不具有傳染性。
另外30%的情況為e抗原陰性的小三陽,為病毒前C區基因變異的結果,這種變異病毒復制時不產生e抗原,只產生e抗體,因此常備忽略,但病情仍在進展,且干擾素治療效果不佳,易發生肝纖維化、肝硬化。
因此小三陽患者最好同時檢測乙肝病毒DNA,以便確定具體情況。
乙肝病毒攜帶會不會傳染?要不要治療?
乙肝病毒攜帶者分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和非活動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兩種情況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持續存在6個月以上,肝功能正常,無肝病相關癥狀和體征,乙肝病毒載量很高,HBeAg陽性,具有一定傳染性。
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體內病毒已被清除,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載量正常,HBsAg陽性,HBeAg陰性或者HBeAb陽性,乙肝病毒DNA陰性,傳染性小或無傳染性。
如果肝功能和B超、穿刺檢查都沒有明顯異常,且病毒DNA陰性,一般可以不需治療。
但是應當每3~6 個月進行生化學、病毒學、甲胎蛋白和影像學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及時治療。
丙肝有哪些分型?
丙肝素有隱形殺手之稱,發病癥狀隱匿,且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大多在疾病晚期才被發現,造成治療困難。
丙行肝炎病毒為RNA病毒,主要分為6個基因型,并細分數個亞型,一般通過基因測序等分子學診斷技術檢測判斷。肝炎病毒的分型對疾病爆發時的流行病學研究、臨床診斷、個體化藥物治療、以及疫苗研制關系重大。
基因分型是重要的流行學標志,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艾滋病和病毒學肝炎防控)結果顯示中國漢族丙肝患者以丙肝病毒基因1型為主(58.2%),其中基因1a型為1.4%,基因1b型為56.8%,其余以2a分型居多,6型主要見于香港和澳門地區。但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
不同基因分型的患者對目前的常用方案-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的應答效果也不同,關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小編將在本系列的下篇中加以介紹~
預告
在本系列的下篇中,小編將著重介紹關于中西醫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概況,如: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治療方案?
一線推薦藥物是哪些?
肝炎有哪些中醫分型?
中醫藥保肝護肝有哪些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