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體包括舌體的神、色、形、態(tài)。望舌苔包括診察苔質和苔色情況。
一.舌質。第一,當某種情況下舌苔脫落,或者舌苔出現(xiàn)空隙,此時我們可以看到舌正面的舌質;第二,舌頭邊上這一圈“舌肉”,這就是舌質;第三,舌下,可以看到舌質,而且比較真實,但是一般顏色稍微偏紅一點,這個我們心中要有所校正。
我們主要看舌質的顏色。
a.正常舌質顏色是淡紅的,
b.淡白舌,再嚴重的是枯白舌,枯白舌我們很少能見到。代表體內有寒,腎陽不足,
c.紅舌,顏色發(fā)紅,然后會變成絳色,舌頭顏色絳紅,就是深紅。然后再往下發(fā)展,會變成紅紫色,紫色帶點青黑色,最后青紫舌,就是顏色不斷加深。代表體內陰虛生內熱或受到邪氣(溫熱之邪)。體內的陰不足產生的這個熱,我們叫虛熱;虛則補之用滋陰的藥物;外界的外邪來侵入的,或者體內瘀血等實邪瘀滯所引起的這個熱叫實熱。用清熱的藥物。
舌下絡脈異常及臨床意義:
[舌下絡脈細短、色淡紅、小絡脈不顯、舌色和舌下粘膜色偏淡者,多屬氣血不足;
[舌下絡脈粗脹,或舌下絡脈呈青紫、紫紅、絳紫、紫黑色,都屬血瘀的征象。
二.望舌苔
主要觀察舌苔的厚薄、潤燥、腐膩、剝落等方面的改變。
(1)厚薄苔[病位在表,可見到薄苔;病位在里,可見到厚苔。舌苔由薄變厚,提示邪氣漸盛,為病進。舌苔由厚轉薄,則提示正氣勝邪,為病退的征象。
(2)潤燥苔:[舌象特征:舌苔干濕適中,不滑不燥,稱為“潤苔”;舌面水分過多,稱為“滑苔”。舌苔干燥少津,甚則舌苔干裂,稱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如砂澀手,稱“糙苔”。[[臨床意義:舌苔潤燥主要反映體內津液盈虧和輸布情況。
(3)腐膩苔 [舌象特征:苔質疏松,顆粒較大,邊中皆厚,刮之易去, 為“腐苔”。苔質致密,顆粒較小,邊薄中厚,刮之難去為“膩苔”。
[ 臨床意義:腐苔主胃氣衰敗、濕邪上泛之證。膩苔主濕濁、痰飲、食積。
(4)剝苔、類剝苔 [舌象特征: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落,剝落處舌面光滑無苔者,稱為“剝苔”。舌苔剝落殆盡,舌面光滑如鏡者,稱為“鏡面舌”。舌苔剝落處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質顆粒或乳頭可見者,稱“類剝苔”。
[臨床意義:一般主胃氣匱乏,胃陰枯涸或氣血兩虛,也是全身虛弱的一種表現(xiàn)。
三.望苔色
(1)白苔 [舌象特征:有厚、薄之分,是最常見的苔色,其它各色舌均可由白苔轉化而成。 [臨床意義:主表證、寒證。但不局限于表證寒證
┌舌質淡紅 ── 正常人、表證初起。
薄白苔-│質地干燥 ── 多屬風熱表證。
└質地滑利 ── 多屬外感寒濕陽虛水停。
┌厚白而膩 ── 多屬濕濁、痰飲、食積
厚白苔- │厚膩而干 ── 多屬濕濁內蘊化熱傷津
└ 積粉苔-苔白如積粉,捫之不燥-外感溫熱。
(2)黃苔[舌象特征:黃苔有淡黃、深黃和焦黃苔之別。[臨床意義:黃苔主熱輕,深黃苔主熱苔主熱證,里證。舌苔由白轉黃,提示邪已化熱入里,苔色愈黃,邪熱愈甚。深黃熱重,焦黃苔主熱極。
黃白相兼苔,多為表邪化熱入里;
黃厚而干(糙)-邪熱津傷,燥結腑實
舌苔黃而膩,多屬濕熱內蘊、痰飲化熱、食積熱腐之證;
舌苔黃而滑,多屬陽虛寒濕,痰飲化熱,或復感濕熱之邪。
(3)灰黑苔[舌象特征:淺黑苔即稱為“灰苔”;深灰苔即稱為“黑苔”。 其中苔質潤、燥是鑒別灰黑苔寒熱屬性的重要指征。 [臨床意義:
多見于熱極傷陰;陽虛陰甚或腎陰虧損,痰濕久郁之證。
舌苔灰黑而干─主里熱之重證 ─ 多因里熱已極,
熱熾津傷所致。
舌苔灰黑而潤─主里寒之重證─ 多因陽虛寒極,
痰飲寒濕內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