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時常頭暈,有時還會伴隨惡心、耳鳴等癥狀,這時候,要考慮是不是頸椎出了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低頭族,長期低頭或頸部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容易造成頸椎的損傷。
頭暈是頸椎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典型癥狀是當頭轉到某一個位置的時候突然出現頭暈,嚴重起來天旋地轉,甚至暈倒。部分病人有惡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復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癥狀。
頸椎病為什么引起頭暈
目前普遍認為,頸椎病導致頭暈的主要原因是:頸椎病變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叢或頸部其他交感神經,使椎—基底動脈系統或顱內外動脈舒縮障礙而產生頭暈。
除此之外,推測還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01
壓迫血管
“椎動脈”是對大腦供血非常重要的動脈,當頸椎的病變組織壓迫到頸椎時,會讓這根血管變窄,造成供血不足,從而產生頭暈,尤其是當患者扭頭時,這種壓迫會更加明顯。
02
肌肉因素
頸椎病的患者常常有頸部肌肉酸痛的癥狀,這是因為頸部的肌肉痙攣導致,當頸部的肌肉持續痙攣緊張時,勢必會導致肌肉內部的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可游離出乳酸、5-羥色胺、緩激膚等致病物質而引起頭暈。
03
神經因素
頸椎病導致頭部疼痛敏感組織受到刺激、壓迫或牽拉而引起頭暈。
頸椎部位的病變刺激、壓迫或損傷第二、三對頸神經而引起頭痛,以枕部為重,也可通過延髓或脊髓三叉神經核的反射作用,而使疼痛放射至頭部,導致頸椎病患者出現頭暈的現象。
并不是所有的頭暈都是頸椎病引起的,但是由于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等長期的保持一種姿勢所引起的頸椎病頭暈還是不可忽視的。
頸椎病引起頭暈要注意及時治療,如果頭痛頭暈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例如猝倒、嘔吐、記憶力下降等。頸椎病頭暈的患者應及時治療,以免因為治療時間不當而錯過治療佳期。
頸椎病頭暈如何治療
急性期應以臥床休息為主,避免坐起活動,以免增加頸椎負荷,加重癥狀。
椎動脈型需要改善血供,交感型需要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對于懷疑有炎性反應的患者還應給予抗炎治療。
理療對改善局部血流、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臨床癥狀有效。
交感神經或硬膜外封閉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在癥狀明顯緩解后,應當增加頸背肌鍛煉,比如 “五點支撐”“頭手對抗”等,增加頸椎穩定性。
手術可解除椎動脈、脊髓的機械性壓迫,重建脊柱穩定性,減輕或消除交感神經刺激,恢復頸椎生理曲度和重建病變節段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