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22-05-29 17:55·
清風明月亂翻書古老的時代,人們認為心臟是靈魂的居所,慢慢地才認識到,很多思想活動來自頭顱內部的那一團三磅重的腦子。
二元論者笛卡爾認為他找到了靈魂的準確居住地,那就是位于大腦內那個小小的松果腺內。
但當代著名神經科學家達馬西奧則說:
產生心靈需要些什么條件?眾說紛紜,強人工智能認為,算法就可以產生心靈;物理學家說得有量子力學效應才行;但哲學家塞爾不同意,他認為心靈是大腦的屬性,必須有大腦才有心靈。
而按照達馬西奧的理論,產生心靈,不僅腦子重要,身體也很重要。身體在人的各種心靈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達馬西奧夫婦
生活富足之后,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很多關于心理健康的書籍都會推薦做運動,理由大多是運動會讓大腦休息,讓大腦分泌內啡肽讓你感到愉悅等等。不外乎是通過身體運動,作用于大腦,從而影響到心理。
這套說法其中暗含的假設是大腦才是心理的發生地,身體只是大腦的支撐,本身不參與心理過程。
但在達馬西奧看來,身體是人的心理活動鏈條上重要的一環,我們不能脫離開身體去討論心理活動。甚至“沒有身體,就沒有心理”。
先回到更基本的問題:為什么要有心靈/心理/意識?
對于二元論者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奇怪,就像在問為什么會有世界一樣。那么,我們先假設一元論,心靈的出現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作為生物體的屬性的心靈,最自然的解釋就是,它是進化產生的。
從當前地球的情況來看,心靈在進化上顯示出巨大的優勢。擁有最高級心靈的人類,成為地球最成功的物種之一。(當然,擁有心靈,不是適者生存的唯一的途徑,看起來像個自動機的蟑螂,也活的相當好。)
人的一大競爭優勢是高級推理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人們能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在變化發生之前做好準備,也能通過推理,在多種可選的情況中,做出最合適的最好的選擇。
人們往往把這一切歸功于理性,但達馬西奧說明了,情緒和感受在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情緒和感受是認知的一部分。
歸根結底,推理決策能力是為了讓人生存下去。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是否能活下去不是一個抽象的數學命題。生物體的生存,跟它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也與它自身的狀態緊密聯系。
而被深深保護在頭骨中的大腦,只有通過遍布全身的神經系統,感知身體的整體狀態,并通過身體的各種狀態,了解外面的環境。這個過程反應到心靈層面,在人的意識中體現出來,就是情緒和感受。
回顧達馬西奧對情緒的觀點:“情緒本質是身體狀態的變化的總和”。
人的神經系統,總在向大腦發回各種信號,這些信號,就像宇宙的背景輻射,構成了人的背景感受。在大腦中形成了人的“常態”,就是我們感受到平靜狀態。
而當這些信號發生突然變化,比如一只老虎出現,腎上腺素瘋狂分泌,身體狀態產生劇烈變化,各處的變化總合起來的這種狀態,就是恐懼情緒。而大腦對這種變化的察覺和認知,就是感受。我,感到了,恐懼。
身體的常態和非常態,都會被神經系統匯集到大腦中。而大腦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和解釋者,它也主動的參與這些過程。身體狀態會在大腦中留下記憶,而這些記憶可以返回給身體,重新去模擬這個狀態。
每個人都有一些開心和不開心的回憶,當你回憶起這些場景的時候,可以再度體驗到身體的變化,情緒的發生。這也在推理決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和參考,當大腦在預測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后果時,可以通過身體的反饋,來了解這樣的決策所可能造成的影響。所謂gut feeling,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雖然心理主要出現在腦里,但它的塑造是整個神經回路參與的。人在漫長的進化中,產生出這樣的心靈,它需要不停地監控整個有機體的狀態,產生對整個身體的基本參照,才能完成它的最終使命,讓這個有機體,在復雜多變的環境里生存下去。
由此我得出一個推論,鍛煉身體,不僅僅是為了生理健康,也為了心理健康。我的身體是我的心靈的一部分,當你跑步的時候,你也是在訓練你的心靈。良好的身體,才能更快更順暢的給大腦提供信號,提供一個可靠的參照,讓大腦做出更好的決定。
為了靈魂,鍛煉身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