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 22:49·
老年專科護長奚艷原創(chuàng) 學術經緯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生通常是悄無聲息的,尤其是在臨床前階段之前,大腦中細微的變化很難檢測到。如果放任這些變化發(fā)生,認知功能日復一日地衰退,則可能無法避免癡呆癥的出現(xiàn)。
不過從最初的病理性變化到臨床確診,可能經歷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這給了我們一個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窗口。比如過往有些研究就發(fā)現(xiàn)積極、正面的心理因素可以降低未來患癡呆癥的風險,包括設立生活目標、擁有責任心。
據《神經病學》的一項新研究,每天進行沉思和反省說不定也是一種降低癡呆風險的好方式,這里并不一定指反思錯誤,而是思考的一種習慣,更多的是個體自我回顧和理解一些想法和情緒。
研究借助兩項臨床研究數據進行了分析,涉及的志愿者人數共有259人,年齡在69-73歲,他們在之前的調查問卷中曾反饋過有關自省式沉思的狀態(tài)。
根據對比結果,經常進行沉思和自省的個體,他們的認知能力、葡萄糖代謝能力都要更好。這一趨勢在加入大腦健康相關生活因素調整后仍然存在。
除了這一趨勢,還有研究觀察到經常性地自我思考可以增強適應性應激反應,使個體在面對應激時的炎癥反應得到改善。另外,經常自省與更健康的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聯(lián)系,這樣會對大腦的血液供應產生積極作用。
上述結果都反映出自省能夠幫助我們應對認知衰退。
不過研究并沒有發(fā)現(xiàn)自省與大腦中的淀粉樣蛋白沉積有任何聯(lián)系,研究者也指出,也有可能認知能力更好的個體能夠更好地保持自省能力,未來可能還需要縱向的研究確認因果關系。
研究團隊認為,簡單的心理干預就能幫助人們學習和提升自省的能力,因此或許能成為一項簡單幫助預防癡呆癥的方式。“反復擁有消極的情緒會讓人更易患阿爾茨海默病,但正念思考則有助于老年人提高認知能力,” 文章的通訊作者Natalie Marchant 博士指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