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命中注定,雖然在其他事情上無法證實,但在壽命的長度方面似乎真的如此,只是即便是擁有長壽的基因也未必一定會長壽,因為男女的基因表達并不完全相同------童醫生
許嵩-斷橋殘雪.mp33:47
來自口腔童醫生
我們人類的壽命到底算是長還是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雖說就極個別的人覺得活著沒什么意義,但大多數的人還是覺得活著好,即使生活一團糟糕,甚至身體也不夠健康,這就像老話說的那樣-------好死不如賴活著。
生命誠然可貴,但是你到底能活多久,卻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生命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長壽也是可以遺傳的,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某一個家族的老人生命比較長,那么他或她的子女和后代也有很大的概率長壽,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長壽家族”。
但每個個體又是不同的,即使在所謂的長壽家族里面,我們也會發現有短命的人,這又是為什么呢?
基因到底是否能夠決定了人的壽命的長短呢?
對于這個問題,美國田納西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和瑞士洛桑大學的研究團隊似乎找到了一個比較靠譜的答案。
2022年9月30日,瑞士洛桑大學和美國田納西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Science 上發表了題為:Sex- and age-dependent genetics of longevity in a heterogeneous mouse population 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通過小鼠實驗闡述了基因對于人體的影響是確實存在的,但是之所以同樣的家族中也會出現完全迥異的壽命,那是因為有些基因效應在雄性和雌性之間有所不同,而有些基因效應只能影響到了一定年齡后的壽命。
也就是說,男女的影響壽命的基因并不相同,而在小鼠實驗中,最直觀的表達就是在雌性小鼠的第3號染色體上發現了一個長壽位點,可是在雄性小鼠的染色體上并沒有發現相同的位點。
另外,即使同時可以對雄性和雌性小鼠都有影響的長壽基因位點,也并非是終身都是有效的,而是取決于生物體的年齡。
對此童醫生的理解是,換做人體的話,就是如果你沒有活過每個年齡,即使有同樣的長壽基因也是無效的,而能夠超過某個年齡,那么你就會比沒有該長壽基因的人活的更加長久。
總之,通過該論文我們能夠發現基因對于壽命的影響是必然存在的,但要綜合考慮性別、環境以及年齡和基因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人類首次在該方面做出的有效研究。
除此之外,聯合研究團隊還利用英國生物數據庫(UK Biobank)的數據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在人類中,童年時期長得更快的人似乎壽命更短。
兒童時期發育過快并非好事。
對此,科研人員給出的解說是,這些早期發育更快的個人,他們在成年后的體重指數(BMI)更高,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系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但是過高的體重指數肯定會對身體健康和壽命產生影響,畢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長壽的人都不會是胖子。
最后,童醫生想說的是,人類對于衰老和長壽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從過去環境的影響,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以及各種分子、細胞學的提出,包括最近比較火的端粒長度是決定壽命長度的研究都是關于促進人體更加健康和延長壽命方面的努力。
相信未來我們的科學家一定可以找到有關人類壽命的真正秘密,并且研制出有效的藥品,讓我們拭目以待。
所以說,長壽基因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但是童醫生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完全寄托于自己的長壽基因,畢竟再好的基因也要有足夠好的環境去配合它才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