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活著,就應該讓自己快樂一點。”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容器,裝的快樂多了,煩惱自然就少了。
高爾基曾言:“快樂,是一生中最偉大的事。”
人這一輩子,坎坷也好,順暢也罷,都要學會沉淀痛苦,強大自己,向陽而生。
在夕陽下沉思的女人Woman Meditating Against Sunset Sky
放寬心態
《后漢書》中有個故事。
有一個叫孟敏的人,背著瓦罐去集市上賣米。
可是,走著走著,瓦罐掉在地上摔碎了,米也撒了一地。
孟敏就跟沒事一樣,繼續朝前走。
路人感到很奇怪,都朝他圍過來,問他:“你為什么不回頭看一看?”
孟敏說:“我就算看了,又有什么用呢?前面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世間三千事,煩惱在人心。
凡事只要看淡,就并沒有什么可憂慮的,凡事把心放寬,就沒什么事值得煩惱的。
就如宋代慧開禪師一首耳熟能詳的名句:“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其實,世界的好與壞,生活的悲與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心。你的心態對了,就不累了,也不煩惱了。
人生,最難得的,就是好心態。人活著,只有微笑地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
降低期待
《人間失格》中說:“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
期待也是如此,沒有過高的期待,就不會有重大的失望。
人生海海,不如意是常態,一味的高期待,等同于圈地自困。
不妨對一切安之若素,主動走出高期待的困局,才能發現生活的可愛。
汪國真曾說過:“機會,靠自己爭取;命運,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畫板,為什么要依賴別人著色?”
面對苦難的最好方式,不是期望別人的慷慨相助,而是讓自己變得強大,強大到可以無懼風雨,兀自前行。
人生,沒有期待出來的精彩,只有靠自身實力奮斗出來的輝煌。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意味著把失望留給自己。
穩定情緒
人生的下半場,要學會穩定情緒,控制脾氣。
王陽明說:“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才自家著些意思,便過不及,便是私。”
法國哲學家薩特也說過:“你生氣,是因為你選擇了生氣。”
大多數情況下,情緒是可以控制的。
每個人的情緒,就是對當下生活的滿意度。
失控的情緒,是一場可怕的夢魘,發泄的同時,也會吞噬你。
《增廣賢文》中說:“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壞脾氣人人都有,釋放出來是本能,壓得下去才是本事。
遇事不妨先冷靜12秒,不被怒火牽引。
余生,克制情緒,不動于氣,自然安定,是為至善。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