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2023-03-15 18:00·
心內科姜正明教授世衛(wèi)組織數據統計,心血管疾病近年來的發(fā)病率急劇增加。每年約50萬人因攝入過量反式脂肪酸而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甚至失去了生命。
近年來,隨著現代社會的技術進步和食品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食物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美味,而健康危機也悄然來到了人們的身邊。
如果說控制食用油和食鹽是人們已知的保護心血管的方式,反式脂肪酸則是人們不知道的食品危機。
反式脂肪酸這個名字很多人感覺陌生,覺得反式脂肪酸這個詞幾乎沒有聽到過,生活中遇不到它,可是殊不知它就藏在我們身邊。
一、血管的哭訴:“請勿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威脅特別大!類似油炸食物、蛋糕等美味是有些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稍加控制,一味的追求味蕾的滿足,就極易造成反式脂肪酸攝入過量。
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易造成血栓!
反式脂肪酸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正常功能,造成血管通路阻塞,阻礙血液循環(huán)。
據權威研究數據表明:反式脂肪酸能引發(fā)細胞中糖蛋白、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血酸素A2、血栓烷A2分泌量明顯增加,血管舒張物質分泌值降低。
這就表明了,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內皮功能障礙生物標記物分泌量,影響血管的伸縮水平,即血管韌性,導致人體血液中的內皮細胞功能出現障礙。
并且會促進血小板在某一區(qū)域的大量聚集,導致血管堵塞,由此引發(fā)身體中的內皮細胞發(fā)生炎癥反應,引起血栓的形成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醫(yī)學上的血栓,就是血管內的血液在正常流動中受到梗阻,無法進行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由此造成各個器官的缺血癥狀表現。
長時間的血液回流受阻會引發(fā)腹脹、嚴重者會有腎區(qū)疼痛的癥狀。血栓如果發(fā)生在臟器的動脈血栓,情況會更加嚴重,主要臟器的血液回流受阻會影響臟器正常運行,人體主要器官失能,無法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反式脂肪酸沒有已知的好處,存在著巨大的健康風險,而且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它的身影。
二、當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反式脂肪酸!
人類的食物中一直就有反式脂肪酸的存在。雖然冷藏保鮮技術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保證了食物的新鮮度,但是動物體內也存在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中會產生一些反式脂肪酸,即天然的反式脂肪酸,所以人類餐桌上的肉食,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天然的反式脂肪酸。
這些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的危害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大自然自然演進過程中,人體對其已經產生了“免疫適應”的特性,這些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幾乎無害,是一種生物適應和自然選擇。
既然自然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傷害極小,那上文所說的危害又為何而來呢?
這就要提到人類生產的工業(yè)油脂了。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適應特殊加工工藝的要求,開始對植物油進行氫化,而在對植物油氫化這一過程中,破壞了油脂原有的分子結構,產生了新的分子變化和組合,反式脂肪酸就這樣形成了。
因為其產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目前,我們無法完整的對工業(yè)油脂類食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jiān)管。
相較于天然的油脂,工業(yè)上生產的油脂更加易于保存,并且生產成本遠遠低于原來的價格,所以就受到了資本家的瘋狂追捧,大批資本家對之趨之若鶩。
加上后期的宣傳和品牌效應,再結合當時西方國家的國情,快餐文化悄然興起并且快速占領了大部分的市場,就使得這種食物生產方式大肆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包括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等,以這一類的食品投放市場。
例如肯德基、麥當勞這類快餐食品,由于口味獨特迅速獲得了人們的喜愛,從此開始,反式脂肪酸就肆意的走上了人們的餐桌。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來說一下如何識別自己購買的物品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呢?
當前,我國對于食品安全出臺了明確食品安全標準和市場準入規(guī)則,食品配料的明細和來源都清晰的印在了包裝上面,這對于我們尋常百姓在生活購物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市場上還是存在一些不良商家。這些不良商家為了迷惑購買者的雙眼,給反式脂肪酸起了一個個的別稱。
這是導致很多人不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有時在購買某些食物時,看到上面,沒有標有反式脂肪酸,就認為不含反式脂肪酸是健康食品,殊不知反式脂肪酸還有著許多“別名”。
當食品配料表中出現植物氫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精煉植脂末、黃油、麥淇淋等字眼時,同樣也表示該食品存在反式脂肪酸這種配料。
這些名稱五花八門,迷惑購買者的雙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看到食物配料表中看到有這些字眼都需要特別注意。
三、少吃這些,就能讓反式脂肪酸攝入不超標
第一就是油炸食品。
我國疾控中心指出,長期過量食用氫化加工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油炸食品是一部分人中必不可少的美味,像是油條、油餅、炸雞等等,但是食用油在脫色、脫臭高溫等精煉過程中或過度加熱、反復煎炸等過程中,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當我們在大快朵頤的享受美味時,殊不知我們的血管正在遭受傷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對油炸食品一定要“管住嘴”,“油炸”雖美味,但千萬不能過量。
第二就是膨化食品。
像是薯片、爆米花、蝦條等這一類,膨化食品在加工生產以及保存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雜類脂肪,而這些雜類脂肪往往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可能會導致體內的血脂升高,更有甚者造成冠狀動脈硬化。
實際上,在食用膨化食品時,一部分帶來美味的就是來源于那些雜類脂肪,因此必須要明確,這些美味并不是我們身體真正喜歡的食物。
第三類是快餐食品,例如漢堡、薯條、方便面等。
現代社會中這些快餐食品已經深深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但若是仔細剖析快餐食品的配料,會讓人瞬間清醒。
這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食鹽、甜蜜素、檸檬酸、肉類香精、麥淇淋等等,并且一份快餐食品的油鹽含量就遠遠超過了一天的人體所需,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也遠遠超過了正常的人體接受程度。
因此,如不必要,還是盡量減少使用快餐產品。
總結
當前,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對于健康問題也不能放松警惕。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反式脂肪酸這個“隱形殺手”,不要以為這類疾病距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一切的都要靠平時的積累,在日常生活中就提高警惕,保護心血管健康,給自己一個幸福健康的人生。
參考文獻:
[1]于康.警惕“健康殺手”——反式脂肪酸[J].健康博覽,2021(09):57.
[2]高維新.向反式脂肪酸食品說不[J].食品與健康,2021,33(11):32.
[3]陳振雄.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測定和危害分析[J].現代食品,2022,28(17).
舉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