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2023-07-21 09:30·
家有好醫趙博士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年齡≥65歲的老年人群當中,有半數以上存在高血壓這個問題。但只有不到50%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了正規的降壓治療,而血壓實際的控制率卻連15%都不到!
如此之低的血壓控制率,所反映出的是老年高血壓“不容易控制”的現狀。臨床上,也經常有老年高血壓患者抱怨:“高壓”好不容易降下去了,但“低壓”就太低了;又或者,血壓總是“忽高忽低”,不知道降壓藥是該增加還是減少……
那么,本文就基于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在2023年6月最新發布的《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來解答一下,引起老年高血壓“不易控制”的原因究竟有哪些;以及,遵循哪些降壓原則可以改善這些問題。
《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
原創內容,創作不易!希望路過的網友朋友們幫忙關個注、點個贊!看完這篇文章,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了!謝謝!
老年高血壓不易控制 兩大關鍵原因
原因一 “高壓”高,而“低壓”低
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身上有一種特別明顯的特點,這就是“高壓”(收縮壓)比較高,但“低壓”(舒張壓)不高甚至偏低。為此,臨床上把這種“高壓”≥140mmHg且“低壓”<90mmHg的高血壓給專門定義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臨床觀察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當中有一半以上都屬于這種情況。
《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
而當血壓表現出這種特點時,往往會給降壓治療增加不小的難度!
這是因為,目前還沒有哪一種降壓藥是只降“高壓”而不降“低壓”的。也就是說,在服用任何一種降壓藥以后,理論上,“高壓”與“低壓”都會下降。
那么,問題就來了,對于一些“高壓”比較高、同時“低壓”又很低的患者來說,一旦讓“高壓”降下來了,往往就意味著“低壓”可能被降得太低。這就會讓大家覺得很“傷腦經”!
那么,在老年人身上為何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呢?
原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動脈的彈性會不斷下降,動脈硬化程度會不斷增強。這種大動脈彈性的減弱,讓動脈不再能夠很好地“緩沖”血流所形成的壓力,因此,整個動脈系統內的“脈壓差”(“高壓”-“低壓”=“脈壓差”)會不斷地擴大。所產生的結果就是:“高壓”越來越高,而“低壓”卻越來越低。
此外,年齡的增長也會讓心臟瓣膜開始出現“老化”的跡象,當主動脈瓣出現一定程度的關閉不全時,血壓也會朝著“高壓”越來越高而“低壓”越來越低的趨勢發展。
也就是說,“高壓”高而“低壓”低的主要形成原因與循環系統的衰老有關,我們無法指望通過某些治療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原因二 血壓波動大
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身上還可以觀察到另一種現象,這就是血壓水平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比較常見的例如,起身或站立等體位改變所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再比如,進餐、進食引起的【餐后低血壓】;還有因為時間變化所導致的【晝夜血壓節律異常】,可以表現為白天血壓不高而夜間高,又或者上午血壓很高但下午不高等等。
這些時常出現的血壓大幅度波動同樣會給降壓治療帶來巨大挑戰,時高時低的血壓讓很多患者無法長期堅持服用降壓藥。很多人擔心,降壓藥會加重低血壓甚至跌倒、暈厥等事件的發生風險。
而研究發現,之所以老年高血壓患者很容易伴隨有血壓波動,這主要與老年人體內血壓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有關,這同樣屬于心血管系統衰老的表現,很難簡單地解決。
也就是說,無論是【“高壓”高、“低壓”低】還是【血壓波動大】,這兩個關鍵問題都不太容易解決,而正是它們造成了老年高血壓的“難以控制”。
老年高血壓 降壓三大原則
為了盡量克服老年高血壓“不易控制”的這種現狀,《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再次強調了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的三大原則。
一 降壓藥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從小劑量開始使用降壓藥,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觀察身體對于血壓的反應,這樣就可以避免“低壓”一下子被降得太低。
在確保“低壓”沒有被降得過低或者不出現明顯低血壓癥狀的前提下,再根據“高壓”下降的程度來逐步增加降壓藥的劑量。
一般來說,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都不會在短短幾天內就立刻讓血壓降下來,往往需要通過一兩周的時間逐步發揮出藥效。所以,大家不要因為才服藥兩三天血壓沒有明顯下降,就立刻增加藥物。而應該是規律服藥2周以上,再來評估降壓的效果。
可以說,從小劑量開始使用降壓藥,是應對“低壓”低的基本策略。
二 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
所謂【長效】降壓藥,最簡單的一種判斷標準就是“一天只用服一次”的降壓藥。
這類降壓藥往往在體內的作用時間更為持久,理想狀態下,可以保持一天24小時血液當中的藥物濃度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堅持使用【長效】降壓藥對于減少血壓波動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大家不要再因為血壓波動大而輕易拒絕服用降壓藥,相反,有時候吃上了降壓藥,血壓波動的情況會明顯減少。
三 適度設定【個性化】目標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很多時候,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不易控制”這個難題與年齡的增長、循環系統的衰老等不可逆因素有關。而且,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這個因素會不斷惡化。因此,年齡越大,矛盾可能就會越深,血壓就越難以控制。
這個時候,適當根據個體情況調整降壓的目標就顯得很關鍵了。比方說,對于一些“低壓”過低的患者來說,“高壓”有時候不一定非得降到140mmHg以下,而應該先把“<150mmHg”作為第一目標。等達成了“<150mmHg”這個目標以后,可以再嘗試看看有沒有機會降到140mmHg以內。
事實上,上述這幾項重要的治療原則并不是新版醫學指南所剛剛提出的,這些都是老年高血壓治療存在已久的原則。不過,很多患者還是對此并不清楚。希望大家在明白了背后的原因以后,能夠更好地配合醫生制定的用藥方案!
【參考文獻】
1,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 《中國高血壓雜志》 2023年6月 第31卷 第6期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
3,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