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電腦對人類健康的隱患,從輻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電腦在工作時產生和發出的電磁輻射(各種電磁射線和電磁波等)、聲(噪音)、光(紫外線、紅外線輻射以及可見光等)等多種輻射“污染”。
基本概念
輻射指的是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不停向外輻射。輻射本身是中性詞,但某些物質的輻射可能會帶來危害。電腦輻射是指通過電腦機體釋放出來的各種輻射物質,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雖然目前電腦科技日趨發達,電腦輻射也越來越小,但仍不能完全消除。從輻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電腦在工作時產生和釋放出的電磁輻射(各種電磁射線和電微波輻射等)、聲(噪音)、光(紫外線、紅外線輻射等各種射線)等多種輻射“污染”。
眼睛傷害
微波輻射對眼睛的傷害
人的眼睛受電磁波的傷害早在50年代已有報道。美國報道了雷達站的工作人員中不少人得了白內障疾病,到70年代這種報道就更多了。人們對其認識逐漸深刻,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研究已進入迅速發展時期。
我國在80年代開始對電磁波對生物的作用進行深入的研究。關于微波輻射對人眼睛傷害的研究報告指出:由于人的眼睛晶狀體僅含有少量的血液脈管,不易帶走過量的熱量。但其介電常數和電導率又很高,進入眼球的微波功率被迅速衰減,表明眼球對微波功率吸收特性很強。從射頻電磁輻射的生物機制分析,在電場作用下,經極化后重新排列,在其過程中發生碰撞摩擦產生大量熱,另外器官內的離子受電場作用產生高速移動和振動,使電解質變熱。在一定范圍內,波長越短,吸收能量越多,波長等于3cm時,則可吸收98%的能量。這樣可使生物體的局部或整體的體溫升高,電磁波輻射的功率密度越大,生物組織所吸收的能量越大,造成的電磁危害就越大。
由于微波中眼睛是裸露的,且有很強的微波吸收特性,吸收的微波電能變成熱能,當微波功率增到一定的限值,眼睛就被損害。輕度損害,感到眼睛疲勞、干燥;中等損害使眼睛晶體混濁,視力下降;嚴重損害下使眼睛晶體變化導致白內障,視力完全消失,眼睛失明。因此提醒在微波環境下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在雷達系統工作的人員應該注意對眼睛的防護。工作期間,應加強防護措施,身穿屏蔽服,戴屏蔽帽和屏障眼鏡,減少強場區逗留時間,以防止微波輻射對眼睛的傷害。
藍光輻射對眼睛的傷害
隨著傳統CRT顯示器被來自越來越多的液晶平板顯示器所代替,液晶顯示器在解決屏閃以及發光質量等方面有著比傳統CRT顯示器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隨著LED燈及平板顯示器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也開始呈現出來。
德國權威計算機雜志《Macwelt》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雖然液晶顯示屏比普通顯示屏的輻射小得多,但因為它的亮度過高,反而更容易使我們的眼睛變得疲倦,甚至可能導致頭痛等癥狀。不光是液晶電腦,液晶電視也存在著這一問題。這些液晶顯示屏為了增加清晰度,除了靠屏幕背后的光管提高亮度外,還普遍使用了經過特別“擦亮技術”使顯示屏表面看起來像裝了塊玻璃一樣,顯得很有質感,而且還提高了屏幕的色彩對比度及飽和度。長期使用這種顯示屏的消費者,很容易被光線“刺傷”,并產生眼睛疲倦的癥狀,慢慢地還會引起視力下降和頭痛的健康問題。
這些“不合適的光”持續照射我們的眼睛,會引起功能失調,尤其是LED燈,電腦屏幕等發出的光,里面含有大量不規則頻率的高能短波藍光,這些短波藍光具有極高能量,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藍光照射視網膜會產生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上皮細胞的衰亡會導致光敏細胞缺少養分從而引起視力損傷,這些“不適當的光”是很大一部分老年失盲-黃斑病(AMD)的罪魁禍首。

研究機構測試過計算機的電磁場強度,結果發現,緊貼熒光屏處電磁場強度為0.9,但離開熒屏約5厘米處,強度不到0.1,再遠一點至30厘米處(這是計算機操作者的身體與熒屏之間的習慣距離),其強度幾乎無法測出。
相關原理
專家研究發現,其實凡是用電的日常家用設備都會產生電磁輻射,對人體有無危害,最重要的是要看輻射能量的大小。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協會和國際勞工組織的規定,電磁場的安全強度是0.1-0.3微特拉(這是24小時接觸計算機時的電磁場安全限),低于此強度對人體沒有危害。一些專門研究機構測試過計算機的電磁場強度,結果發現,緊貼熒光屏處電磁場強度為0.9,但離開熒屏約5厘米處,強度不到0.1,再遠一點至30厘米處(這是計算機操作者的身體與熒屏之間的習慣距離),其強度幾乎無法測出。此外,空間中的電磁波確實是無處不在的,但是在一般情況下,這種電磁輻射的強度很小,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中國頒布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規定了電磁輻射污染的設備和對人員影響的標準限值,只有當電磁波達到一定強度的時候,才需要重點保護。

避免方法
1.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要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
2.室內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如舒適的溫度、清潔的空氣、合適的陰離子濃度和臭氧濃度等。
3.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熒光屏上而產生干擾光線。工作室要保持通風干爽。

5.安裝防護裝置,比如貼防輻射的屏幕保護膜,削弱電磁輻射的強度。 像防輻射的屏幕貼膜里面添加了納米金屬層,來有效降低電磁波和紫外線的通過。
6.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電腦熒光屏表面存在著大量靜電,其集聚的灰塵可轉射到臉部和手部皮膚裸露處,時間久了,易發生斑疹、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病變等。
7.注意補充營養。電腦操作者在熒光屏前工作時間過長,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電腦操作者應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A和蛋白質。而多飲些茶,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會有利于吸收與抵抗放射性物質
8.應盡可能購買新款的電腦,一般不要使用舊電腦,舊電腦的輻射一般較厲害,在同距離、同類機型的條件下,一般是新電腦的1-2倍。
9.電腦擺放位置很重要。盡量別讓屏幕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
10.使用電腦時,要調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來說,屏幕亮度越大,電磁輻射越強,反之越小。不過,也不能調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響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