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
處方一:焦梔 9g 厚樸6g 枳實6g 香附6g 烏藥6g 砂仁3g 云苓6g 桔梗6g 半夏6g 竹茹6g 青皮6g紫蘇6g 紫叩3g 藿香6g 生赭石末18g 大腹皮6g 焦三仙各9g共為細末,每服6g,日服三次。
處方二:雙花9g 連翹9g 公英9g 地丁9g 牡蠣9g 甘草3g 貝母9g 白芍6g 砂仁3g 郁金6g 內金9g川楝子6g 海螵蛸12g 水煎服,日服二次。
處方三:白術12g 云苓12g 黨參12g 海螵蛸12g 叩仁9g 良姜9g 內金9g 陳皮9g 元胡9g 五靈脂9g 萊菔子9g 瓦楞子9g水煎服。
處方四:川楝子15g 厚樸15g 大貝15g 海螵蛸15g 黃柏15g 牡蠣15g 黃芪30g 沙參30g 當歸30g 生地30g 龜膠30g 寸冬24g 紅參24g 知母18g 雙花45g共為細末,蜜丸9g,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胃痛。寒氣痛
處方一:當歸9g 三棱9g 莪術9g 香附9g 元胡9g 良姜9g 炮姜6g 五靈脂6g 赤芍6g 叩仁6g 砂仁6g 官桂9g 檳榔片6g 三仙各6g水煎服
處方二:當歸6g 枳殼6g 厚樸6g 炮五靈脂姜6g 元胡6g 五靈脂6g 赭石6g 沒藥6g 三棱6g 莪術6g 蒼術6g 良姜 9g 茴香9g 川練子9g 砂仁3g 焦三仙各6g水煎服
處方三:高梁姜 香附 瓦楞子 五靈脂各9g水煎服
胃痛:
當歸 川芎 熟地 赤芍 元胡 黃芪 紅花桃仁 香附 炮姜 五靈脂 蒲黃各6g 川軍3g水煎服
長期胃痛:
胃痛正復散:烏賊骨30g 大貝30g 甘草15g共為細末每服15g
胃痛 吐酸水 傷食:
消叩散:大黃60g蟲草60g砂仁15g 肉桂15g 叩仁15g共為細末,每服1.5g
胃部劇痛:
當歸6g 川軍9g青皮6g 白叩仁6g 雷丸15g 砂仁3g 陳皮6g 木香5g 檳榔片15g水煎服
胃痙攣:
當歸 榔片 官桂 靈脂 茴香 香附 厚樸蒼術 沒藥 炮姜 枳殼 良姜 元胡 川練子砂仁各9g甘草6g共為細末,蜜丸9g重,早晚各一丸。
神經性打嗝梅核氣:
處方一:紫蔻遠志 半夏 龍骨 云苓 陳皮 石斛蘇葉腹皮 各6g 木香3g 枳殼3g竹茹 牡蠣萊菔子各9g水煎服
處方二:竹茹遠志 木通 半夏 陳皮 枳殼 龍骨牡蠣云苓 菖蒲 紫蘇葉 石斛各6g 柏仁12g 萊菔子24g 黃連3g 水煎服
吐酸水:
炒黃芩6g 炒黃連3g 白芍6g 吳茱萸3g 黨參6g 半夏6g 陳皮6g 焦梔9g水煎服
打嗝:
郁李仁9g 桃仁9g蔻仁6g 竹茹9g 枳殼9各 杏仁6g 砂仁6g 榔片6g 陳皮6g 三棱6g 莪術6g水煎服
打嗝 有吼聲:
陳皮 腹皮 枳殼 龍骨 牡蠣 蘇葉 云苓各6g 蔻仁4.5g 竹茹9g 石斛9g 遠志9g 黃連3g 木香3g 半夏3g水煎服
消食癥 總吃不飽:
生地15g 山藥24g陳皮9g 寸冬9g 元參15g 黨參15g 白術9g 甘草6g水煎服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內停食積 腹脹:
生地15g 杏仁9g砂仁6g 桃仁9g 郁李仁12g 厚樸6g 三棱9g 瓜蔞30g 莪術9g 枳殼6g 當歸9g 黃芩9g榔片9g 萊菔子18g 蔻仁(另包晚投)3g 川軍(另包,瀉重者可除此藥)6g水煎服(服后有腹瀉腸鳴反應)
胃下垂:
黨參30g 白術15g茯苓9g 山藥15g 升麻6g 柴胡9g 黃芪24g 當歸12g 枳殼15g 陳皮9g 大棗5枚水煎服 20付可見效
肝部左脇痛:
黃連6g 柴胡9g青皮9g 當歸9g 川芎9g 桃仁9g 紅花6g 陳皮6g 半夏3g 炒茱萸9g水煎服
右脅痛:
處方一: 甘草9g姜黃18g 枳殼15g 邊桂15g 香附9g水煎服
處方二:當歸12g 元胡9g 良姜9g 香附9g 乳香6g 赤芍9g 五靈脂9g 干漆9g 沒藥9g 紅花9g 枳殼9g 川楝子9g水煎服
脅痛:
處方:生地9g 赤芍6g 川芎9g 紅花9g 桃仁9g 當歸30g 生蒲黃9g水煎服
肝炎:
石斛面210g 黑芝麻末210g 兔子肝4個黃老母雞1只將藥裝入母雞腹內,用線縫住,水煮熟任意服用,連吃兩只雞。
肝炎 黃疸 膽囊炎 膽石癥:
熊膽6g 郁金6g姜黃6g共為細末,每服1.5~2g,茵陳2兩煎水送藥,每日兩次。
黃疸:
處方一:梔子18 g 丹皮18g 甘草3g 龍膽草9g 枳實6g 川軍6g 敗漿草30g 茵陳30g 忍冬藤30g水煎服
處方二:梔子9g 赤芍9g 豬苓9g 澤瀉9g 枳實6g 厚樸6g 滑石6g 竹葉6g 茵陳30g 燈心草1g水煎服
黃疸 轉氨酶高者:
茶葉250g 大棗500g 黑礬3g 家核桃仁90g共為細末,蜜丸6g重,早晚各服一丸,特效。禁忌:黃瓜黃花菜
膽囊炎 肝區疼:
丹皮12g 梔子18g郁金12g 枳實9g 川軍6g 膽草9g 甘草3g 茵陳30g 敗漿草30g 忍冬藤30g水煎服連服10余劑可愈。
膽囊炎:
白芍9g 雙花15g忍冬藤30g 陳皮6g 砂仁6g 乳香6g 沒藥6g 公英30g 敗漿草30g
脾腫大 肝硬化:
郁金9g 桃仁9個赤木9g 茜草6g 三棱9g苦參9g 莪術9g 甘草3g 血竭3g 丹皮6g蒼術6g 厚樸6g 生龍骨9g 生牡蠣9g水煎服
附注:腹部已顯靜脈曲張者不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