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高危行業,雖然太子是皇帝的兒子,名義上講太子還是國家的儲君,但是實際上太子一職充滿了風險。這種風險一方面來自自己的老爹,另一方面來自兄弟之間。
中國古代為了避免皇位之爭,一般采用嫡長子制度,嫡子就是皇后的兒子,長子就是大兒子,也就是說首先皇后的兒子是繼承人,如果皇后沒有兒子,就從其他嬪妃的兒子中選,誰是老大就立誰,這是古代用的最多的辦法。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立賢,不過這個制度在漢人的王朝中基本沒人使用。但是不管是嫡長子也好,立賢也好,畢竟皇位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所以這個皇位爭奪戰不是一般的激烈,結局也不是一般的慘。電視劇瑯琊榜其實介紹的就很真實。
三兄弟
在中國歷朝歷代中,太子之位斗爭最激烈的其實是唐朝,唐朝的太子是至少有三分之一沒有順利繼位,其中第一位就是李建成,這位也是歷史上最悲劇的太子,歷史上被殺的太子很多,但是能像李建成這樣連兒子都被殺光的也就只有他了。而是史書的評價貌似也不怎么樣,連資治通鑒都沒怎么說李建成的好話,認為他應該讓位,但是實際上他沒有那么差,一起了解下。
李建成
占領西河之地
李淵太原起兵前,派遣李建成去了河東,河東大概就是今天山西西南一帶,主要目的就是結交當地的豪族,做好統戰工作。李淵太原起兵前夕把李建成招了回來,爺四個一合計可以干,李淵就帶著李建成和李世民出發了,李元吉留守根據地晉陽。
李淵父子遇到的第一個難啃的骨頭就是西河之地,這里的守將忠于隋朝,但是這個時間李淵著急的部隊都是沒有經過鍛煉的,李建成擔心他們不能打仗,先立軍法,然后和士兵同甘共苦,百姓種在路邊的瓜果蔬菜一定付錢之后才能吃,得來的食物也和士兵一同分享。
李建成
古代百姓最喜歡的其實就是這樣的領導,所以很多人紛紛歸附,來回只用了九天時間,就平定了西河之地。
李建成回去之后,李淵高興的說,用這樣的辦法用兵,可以橫行天下。這個時候封李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
進入長安 大唐第一位太子
這個時期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功勞,相比較還是李建成大一些,畢竟李建成還有個自己的根據地。而且最先攻入長安城的也是李建成的人。
李建成
進入長安城后,李淵先是擁立楊侑為皇帝,沒幾個月就把廢了,自己正式做了皇帝,國號唐,李嫡長子李建成做了太子。李建成是大唐第一位太子。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做的很不錯的,起碼李淵對他很滿意,雖然李世民功勞很大,但是李淵沒有撤換太子的想法,而且很多日常工作也都交給李建成去辦。
平定山東
李建成被封為太子之后,工作就主要專為后勤了,前方帶兵打仗的事主要交給了李世民,時間久了李世民周圍有一大批的武將,這對李建成是種威脅。當時劉黑闥被李世民打敗之后,逃了出去,不久又東山在起,魏征建議李建成前去平叛。
劉黑闥
當時劉黑闥的叛亂唐朝已經換了倆次主帥了,都沒有平定,李建成已經是第三次平定劉黑闥的主帥了,也正是李建成的努力,此次一舉滅掉劉黑闥,徹底平定山東。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史料篡改的比較嚴重,特別是李世民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就是親自觀看高祖 太宗實錄,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都是不真實的。
玄武門
但是即使如此我們在史書上也很難找到李建成有什么劣跡,唯一的劣跡應該就是和唐高祖的妃子有曖昧,說實話這個即使真的有,貌似在唐朝也不是大毛病。
我們現在唯一知道的是,玄武門之變當地,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被尉遲恭所殺。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為了報效太子的知遇之恩,攻打玄武門和秦王府,尉遲恭又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群龍無首的東宮衛隊才撤退。
玄武門之變
后代被殺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之后,秦王府的士兵就來到了東宮和齊王府,當時李建成38歲,李元吉24歲,他們都各有五個兒子,喪父之后還沒來得及悲傷,就被李世民殺掉了。這就是玄武門事變失敗者的結局。
謚號 差評
李世民繼位之后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謚號為隱,待遇明顯降低了,人家以前可是太子,大唐的副皇帝,直到貞觀16年,才又追封李建成為皇太子,但是謚號沒有變。
李建成墓志銘
至于史書留給李建成的評價,基本上也沒有,大唐的功勞基本都是李世民的了,至于真實情況如何現在的我們已經不知道,因為就連李建成的墓志銘居然都沒有任何事跡記載,只寫了他是誰,謚號什么,死亡時間和下葬時間地點,極其簡單。
在中國的眾多被殺的太子中,李建成的結局是最可悲的,漢武帝時期雖然太子劉據同樣被殺,但是起碼還有個孫子留下來,最后繼承王位,隋煬帝的哥哥楊勇雖然也被殺,但是起碼兒子還有留下的。貌似真的沒人比他更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