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是以封建專制主義制度為核心的國家,皇權高于一切。在這種制度下有著一位至高無上的統治者——當朝皇帝,一個皇帝是整個國家之中權力最大的人,雖然這是更古不變的規則,但是不乏在一些王朝存在著特殊的情況。
就比如在清朝時期,有這樣一個極為特殊的官職,它的權利竟然超過了皇帝,并且在清朝統治的200多年中僅僅只有兩個人擔任過,那這個官職是什么呢?又是哪兩個人擔任的呢?
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王朝,無論是在政治制度上還是經濟發展層面,都在前朝的基礎上趨于完備,所以清朝在后來才能出現康乾盛世這一輝煌繁榮的局面,而且清朝能實現數百年的統治還得益于它本身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
其實縱觀中國歷代王朝,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皇權在不斷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也越來越完善,就比如秦朝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和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這樣的官僚體系不僅提高了當時朝中官員的行政效率,同時也借助不同的部門來分割大臣手中的權力,到最后終究又是回到了皇帝的手中。
而等到了明清時期,這種集權制度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明朝時期廢除前朝的制度,將六部直接歸屬于皇帝的手中,與此同時更是設立了內閣制度,也就是皇帝的秘書處,這樣一來,既保證了皇權的集中,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辦事的效率,而清朝在這方面做的要更加透徹。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后,將其改為滿族,所統治的區域名為滿洲,這就是清朝最初的雛形,之后在努爾哈赤去世后,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此時的滿族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政權,只不過這個時候仍然處于與明朝對抗的階段,但皇太極已經提前做出了變革,它效仿明朝的制度,皇帝下面分設六部,與此同時,為了分割此時滿清貴族的勢力,他又設立了內三院以及都察院,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分割這些貴族勢力手中的權力最終加強自己的皇權。
而等到雍正年間,又設立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機構,名為軍機處,在當時設立這個機構的原因是主要為了處理西北的戰亂,不過在戰爭平息之后,這個機構并沒有被廢除,因為其本身聽命于皇帝,不僅能夠及時制定出應對國家大事的對策,更能將朝中的大權在此處歸集到皇帝的手中,所以說軍機處的出現也被視為中國封建王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一個標志。
而在這個機構中大多都是皇帝的親信,或者是極為信任的大臣,在清朝后期這些人有的會被皇帝授命為顧命大臣來輔佐后任帝王的統治,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官職,和顧命大臣很相似,但是其權力卻要遠遠高于顧命大臣,甚至可以說已經超過了皇帝手中的權力,這個官職就是“攝政王”,清朝歷史上一共有兩個人擔任過這個職務,一個是清朝入關之后的多爾袞,另一個是清朝滅亡之際的載灃。
清朝首位的攝政王就是多爾袞,這個人可以說是順治皇帝最恨的一個人,事情還要從順治當上皇帝這件事說起,當時皇太極病逝,皇位空了出來,如果按照傳統的規定來說應該由皇太極的長子來繼承,皇長子豪格也是年輕有為,比較有能力的一個人,他繼承皇位也并沒有什么不可。
不過除了他這個人選外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多爾袞子皇太極在世的時候,就一直跟隨他征討天下,可以說清朝能有后來的太平江山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是屬于他的,其能力和功績很明顯要遠在豪格之上,再加上此時多爾袞又掌管著最具權力的吏部,其威望和地位更是遠遠碾壓了豪格。
正當眾人以為新一任的皇帝將會在這二人之中產生時,多爾袞卻做出了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決定,那就是輔佐皇十四子也就是順治皇帝繼位,這其中的原因和順治的母親孝莊太后有著很大的關系,雖然皇太極并不是很喜歡自己的這個妃子,但是多爾袞卻對他深愛不已,經過兩人的協商以及孝莊太后的妥協,最終順治莫名其妙的當上了皇帝。
雖說多爾袞將皇位讓了出來,但是他并沒有放權。他依然以攝政王的身份,掌控清朝大部分的權利。換言之,此時的順治皇帝就是被架空在皇位上的一個擺設罷了,所有的事情都要聽從自己的母親以及自己的這個叔叔安排,而孝莊太后為了保全母子二人的性命,屈身下嫁給了多爾袞,這也成為了順治皇帝這輩子難以忘懷的一件事,與此同時,多爾袞為了防止順治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更是在很多方面都壓制著順治,緊緊限制著他手中的權利。
可意外的是多爾袞在后來竟從馬上失足跌落下來,自此之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順治有了機會掌控清朝的權利,也算是當上了名副其實的皇帝,而在他真正掌權之后,竟然對已經安葬的多爾袞進行掘墳鞭尸,足以見得多爾袞對順治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和影響。
這第二位攝政王,就是宣統帝溥儀的父親載灃,慈禧太后在臨死前,將年僅三歲的溥儀立為新的皇帝,同時任命他的父親載灃為攝政王,來輔佐溥儀處理朝中大事,因為此時的溥儀只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孩童,而慈禧也在宣布讓溥儀繼位后的第二天去世了,所以清朝的大權便落到了這位攝政王載灃的手中。
雖然他手握大權,但是本人并沒有多么大的才能,更沒有承擔其改變清朝命運的能力,更多的是選擇放任不管,所以在第二年,在軍閥以及革命黨的聯合逼迫下,溥儀宣告了退位,大清也宣告了滅亡,而載灃這位曾經的攝政王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開始享受屬于自己的奢華的晚年生活。
唯一次有存在感的,那就是在溥儀長大之后同意日本侵略者的協議,在北方建立了偽滿洲帝國的封建政權,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這樣做是真正的叛國通敵,但是他也就只能聲討而已,根本起不到任何決定性的作用,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只能在自己的封建貴族生活中度過了人生最后的時光。
雖然攝政王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官職,其權力也已經蓋過了皇帝,但是只有在特殊的時期才會出現,因為其存在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只不過從上述來看這兩位攝政王的差距有些大,一個是為了執掌政權,另一個則是臨危受命,所以二人即便權力再大,也難以發揮出這個官職的作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