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決定命運
英國詩人德萊敦說:“首先我們養成習慣,隨后習慣養成了我們。”
培根說:“人們的行動,多半取決于習慣。一切天性和諾言,都不如習慣有力,即使是人們賭咒、發誓、打包票,都沒有多大用。”
好習慣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曼恩說過:“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變得牢不可破。”一個人如果從小養成各種良好習慣,他的一生都會受益。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可決定性格的往往都是習慣。所以人們應該支配習慣,善于用習慣去克服習慣,而絕不能為壞習慣所左右。
愛惜生命就是一種好習慣。人生,一個短暫而又漫長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有歡樂、有成功,也有悲哀,有失落。沒有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永遠順利,亦沒有一個人會一輩子倒霉,只要堅定信念,始終如一,所有的成功與失敗只能是生命長河中的一朵不起眼的浪花。
而現在,有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就是自殺。很多新聞或報紙上曾報道過某些人因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而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不都是因為經受不住失敗的考驗嗎?人生在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飛長安花”的悠然,常常令我們向往不已。但人生也不總是花好月圓的,這時你不妨把失敗當作一種調料,品嘗一下那份特有的苦澀,也未嘗不是一種瀟灑的生活。你要想到黑暗過后必是黎明,陰霾散盡,依然溢彩流虹,不必問夢斷何處,不必問何處月明,礦石淘盡方得金,只要你相信自己!細心想想,生命真得很精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水聚成海就會擁有整個太陽。好習慣可以讓我們插上翅膀,飛往天堂,讓我們擁有一個無比充實的人生。
【課外范文】
習慣與命運
王興忠 中國石油大學報
人們渴望上天賦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擁有大智慧,卻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就是貌不起眼的習慣。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盧致新在談到成功的人們似乎永遠在成功,失敗的人們似乎永遠在失敗的原因時說:“習慣兩個字在起作用,一個人習慣于懶惰,他就會無所事事地到處溜達;一個人習慣于勤奮,他就會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BR< p>……
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么,怎樣才能擁有一種美好的性格呢?有誰知道其中的奧秘?
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大翻譯家傅霄輕輕地一捅,就捅破了這層遮擋在這個奧秘前的薄紙,他說:“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原來,性格決定命運,而習慣養成性格;原來,巍峨壯觀的命運大廈的基石,竟是那毫不起眼的習慣。
什么是習慣?習慣就足在點點滴滴、循環往復中、在日常瑣事中形成具有慣性的思想和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往往難以輕易政變;好的習慣使你終生受益,壞的習慣讓你永遠受累。如果說人生是飛馳的列車,那么習慣便是綿長的鐵軌,把休一刻不停地帶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章,也有可能是深谷;如果說人牛是一臺電腦,習慣就是電腦里事先儲存的各種軟件編程,一旦啟動就按既定程序演繹你的人生,或者順利完成各項指令,或者中途死機卻無法重新啟動;如果說人生是一鍋珍饈佳肴,那么習慣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佐料,它可能使你的人生盛宴更加鮮美可口,也可能使它寡淡無味。
習慣足所有偉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庸人的幫兇;它可以讓你獲取財富,也可以讓你窮困潦倒;它可以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也可以讓你品嘗失敗的苦果。習慣是你的終身伴侶,也可能是永遠的仇人;習慣是你最好的幫手,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習慣會推動你前進,也可能拖累你導致失敗。好的習慣會給你帶來鮮花和掌聲,讓你邁進成功的殿堂;壞的習慣會給你造成貧窮和苦難,甚至把你引入毀火的深淵。習慣盡管難以改變,但并不是不可以改變,而且,最重要的是,習慣無論好壞,它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它完全聽命于你。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養成一個使人受益終牛的良好習慣?
朋友,不要猶豫彷徨,不要無所適從,就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用實踐代替空想,用勤奮代替懶惰,用縝密代替粗疏,用嚴謹代替馬虎,用堅強代替懦弱,用積極進取代替安于現狀,用開拓創新代替保守頑固,用奮發有為代替無所事事,用堅韌不拔代替畏縮不前,摒棄過去的壞習慣,創立全新的好習慣。我深深地相信,終會有那么一天,習慣的力量會把我們的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作文:習慣決定命運
來源: 作者: 時間:
與性格相比,習慣似乎要淺淡一些;與道德品質相比,習慣似乎也要輕微得多。“我要一個壞習慣,就是吃飯比較慢。”她說時,一點也不感到難為情;“我不習慣主動與人打招呼。”他說時,完全是一副無所謂的口氣。是的,每個人幾乎都有習慣,許多人還有一些不良習慣,但是,有的習慣不得不改,因為它往往決定命運,決定前途。比如粗心大意,比如丟三拉四,比比如磨磨蹭蹭,比如信口開河,比如說三道四等。偶爾有一兩次遲到、一兩次粗心,也許算不了什么,闖不了大禍,但如果已經養成了習慣,那就必定遭到殘酷無情的報應。
據《新聞晚報》報道,2003年是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外語聽力成績首次計入總分。雖然外語考試要14:00正式舉行,但為了保證聽力測試的效果,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明確規定:“考生必須在13:45前進入考場,利用這一段時間進行調試收音機和試聽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內。”該規定在考場紀律和考生準考證上均明確寫明,各大媒體也都在考前一再提醒。
辛辛苦苦地準備了好幾年,完全有把握考取的,結果就因為遲到而不能進入考場,最后被取消資格。遲到的原因也不是無法避免的突發事件,只不過是吃飯晚了,睡過頭了,你說,冤枉不冤枉,倒霉不倒霉!也許就因為這次遲到,就改變這一生的命運。因為每年考研的內容和政策都不一樣,今年考得上,不等于明年也考得上,今年能考,不等于明年也能考。不良習慣對人的懲罰,在這里是夠厲害的了!在埋怨考研制度的無情時,是不是更應該嚴厲地譴責一回自己的不良習慣。
有些不良習慣,自己已經感覺到要改,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出現了很大的麻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開始下決心,可這時,往往為時已晚。有一位姓
這些習慣往往決定命運,自然,有些良好的習慣還可能給人更多的轉機,帶來美好的前景。有這么一則被人廣泛傳誦的軼事:有家外企公司招聘高級管理人員,一群應聘者去復試。一個個頗為自信地回答了考管非常簡單的問題,可他們都沒有被錄取。輪到最后一個人了,他走進房門時,發現干凈的地毯上扔著一個紙團。一絲不茍的習慣使他很自然地彎腰撿起了紙團。這時,考官說:“請看看你撿起的紙團。”這位應聘者打開紙團,只見上面寫著:“熱忱歡迎你到我們公司來任職。”后來這位應聘者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總裁。這么一個小小的習慣,竟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大的福音。在讓人激動不已之際,也讓人感慨萬千:良好的習慣,簡直就是無限的財富。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習慣的力量是偉大的,但任何好的習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著長期的艱苦訓練養成的。這種訓練往往帶有某種強制性。比如,你說話語速比較快,而你要練得語速適中,達到清清楚楚說話的目標,就得通過反復練習,努力做到不論是在哪種場合、哪種情況下,也不論自己是激動還是著急,都要努力做到咬字清晰,把每句話說清楚。這種訓練,更多地要靠自己頑強的毅力去完成。訓練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只要你持之以恒,一定能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