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天關位于河北涿鹿與淶水交界之處,是野三坡七大景區之一。昔日守關將士留下的摩崖石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盛夏酷暑,進深山避暑納涼,再次走近了大龍門。一路走109國道,過清水在張家莊村外左拐駛入省道。過莊里,經羅古臺在鎮廠(現改為九龍鎮)向右很快到達大龍門景區。
龍門天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疆域咽喉”之稱。景區分為上天溝自然景區,龍門古堡.蔡樹庵長城,明清摩崖石刻三部分。從標志牌左側上行,龍門古城堡呈現在眼前。
龍門古堡的東城門還較好的留存著,城墻下半部條石墻基還基本完好,上部磚跺大部已無存。走進城門城內房屋大多已是新建的,很難找到明清遺留的痕跡。東城門的匾額還在,但匾額“屏翰都壽”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過了龍門古堡,我們便上行直達上天溝景區。上天溝景區因近似天庭圣境得名,九瀑十八潭使景區形成一條觀賞線。進入景區,門票一律50元。
上天溝景區一股清流自上而下形成九個瀑布。瀑布高低錯落,有九瀑不同觀,一瀑一重天之說。瀑布飛流噴珠濺玉,潺潺流水如瑤琴奏鳴。盤旋而上的旋梯,給人以安全穩固的感覺,走在上面感覺踏實放心。旋梯不僅方便游人上行,還為景區增添色彩,為觀賞飛流提供便利。景區內不僅可以觀賞瀑布飛流,還有著許多天然形成的景觀。形神兼備的天犬,昂首藍天的玄武蛇頭,還有鎮守天庭的天兵神將。走過九瀑十八潭,穿過人工開鑿的穿山隧道,遠望山下的龍門天關以及對面山間的省級文保蔡樹庵長城。遙想古時守關將士鐵馬金戈為國守邊的壯烈場面,不免心生敬意。龍門石刻為明清鎮守關隘的將士留下的真跡,摩崖石刻有30幾處之說,也有20幾處一說。在文化長廊內我只見到十處石刻,石刻有的是描寫山河壯麗,以激發守關將士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