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國家,婆媳關系很重要卻又不好相處幾乎成了定論。女人一旦進入婆媳角色,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煩惱。以我20多年做人媳婦的經驗來看,如果不求親如母女,和睦相處是很容易的。 為什么排除親如母女的關系呢?我覺得這屬于可遇不可求型,需要先天合拍成分,單靠經營難以達成。而且追求這種關系的不多吧?婆媳能和睦相處就很好。 怎么做到和睦相處呢?一是婆媳要正確看待各自的角色和位置,二是心里疼不疼那個把她們聯系在一起的人。沒有三,這兩點做到就夠了。更用不到男人來斡旋什么的手法。 在處婆媳關系時,就假設,婆婆是一個單位的老總,兒媳是另一個單位的董事。婆婆單位的級別稍微高一點,兒媳單位的級別略低。中間集兒子與老公于一體的人,就是受過媽媽那個單位培養、提攜之恩,跟老婆合伙另立門戶的另一個董事。兩單位同屬一大集團(家族),有共同的品牌(家風),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律上的贍養和倫理道德上的互相幫扶),但是!都是單獨法人,各自運營發展。 先看婆婆這邊 有的婆婆憤恨兒媳搶了兒子的愛,心里特別不平衡。 ~~哎呦,單位雖小,那也是另立門戶了。沒有兒媳這個合伙人,兒子就得永遠在孵化器里窩著,您不著急呀!他終于找到合伙人另立門戶了,您得謝謝兒媳讓他成功走上了發展道路。 有的婆婆對兒媳如何過日子指手劃腳,對如何教育孩子橫加干涉。 ~~兒媳是另一個單位的董事,您挑得著人家嗎?她是跟您兒子做合伙人,日子怎么過、孩子怎么教育,倆董事商量著來,他們對自己單位的前景負責。您資格再老,也別賣到別的單位去呀。自己單位經營得再好,您的經驗不見得在別的單位也適用啊!就算適用,也得人家愿意采用是不是? 有的婆婆心疼兒子,老嫌棄兒媳干活少,恨不得家務全歸兒媳干,自己兒子繼續當少爺。 ~~~這別的單位董事怎么分工,您一外單位的管不著吧?有的人還就愿意伺候老婆孩子,他有被人需要的心理需求。這,您當媽的了解嗎? 再說兒媳這方 有的兒媳,老公去看爸媽次數多了,給爸媽錢了,她有意見。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你們這單位的董事受過人家培養提攜之恩,甚至整個單位的建成都有賴于人家,心懷感恩常去探望,帶些禮物、陪同游玩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你們這單位對婆婆那個單位還有法律責任啊!不履行,那就有可能走法律程序了。 有的兒媳指望著婆婆給看孩子做家務,還常常不滿意。 ~~別的單位的領導,有義務給你干活嗎?如果主動給你干活、幫你帶孩子,這是多大的情份啊!還不滿意?!不滿意就不要用,自己的領地自己負責。 有的兒媳啃老。 ~~另立門戶不自己賺錢去,還讓別的單位養著你們啊!這實在說不過去吧? 婆媳的矛盾形式多樣,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么定位,其精髓就是婆媳都要拿自己當“外人”,對對方敬而遠之。這個“遠”,不是身體的遠,不是不見面的意思,而是心理的界限感,做到尊重對方、互不干涉。但鑒于彼此牽扯不斷的關系,又得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兒媳呢,對為你養育了老公的婆婆多尊重,不要有索求的心態和行為,力所能及地予以照顧。你的孩子在看著你呢,孝順長輩的言傳身教,會在不知不覺中傳遞下去。 當你覺得婆媳關系不愉快的時候,首先自我反省一下,你當對方是另一個單位的領導了嗎? 當你們是倆單位的人好嗎?沒有競爭關系、有多年合作歷史、有共同愿景的友好單位。這樣婆媳關系就好把握了——客客氣氣,互相幫扶唄!能處不好嗎? 那就是,婆媳心里疼不疼那個把她們聯系在一起的人。 對婆婆來說,您再愛自己兒子,能陪他一生嗎?甚至您都不能天天跟他一起生活啊!而天天跟他在一起的,陪他一生的,是您兒媳。她的喜怒哀樂,絕對會影響到您兒子。 如果您跟兒媳相處愉快,您兒子肯定能過舒心日子。這不就是您作為一個母親的心愿嗎?反之,你們倆人斗嘴、生悶氣、互相抱怨、大吵大鬧等等,您兒子處在中間,忙著兩邊胡嚕著順毛兒,還常常左右不是人。碰到心眼窄的兒媳,給您兒子撂幾天冷臉,您兒子不也得受著?您心疼兒子,就別找事兒,兒媳哪兒做的不好,您也別跟她一般見識啦! 對兒媳來說,婆婆是生養了你老公的媽媽呀!幾十年辛辛苦苦、無微不至地呵護他、關愛他,讓他受教育,有的還拿出養老錢給買房、付首付等等,你對婆婆是不是也得足夠尊敬呢? 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對老公有過幫助的人,平時你跟著去探望、有困難一起提供幫助都很正常吧?更別提有生恩養恩的婆婆了。跟著老公一起奉養婆婆,于情于理于法,都是應該的。就算婆婆有什么做得不大妥當、說得不怎么順耳的,看在老公面子上,就不要跟婆婆較真啦!否則他夾在中間難做,影響他的心情甚至身體健康,都是你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吧? 不過這有個前提,就是兒子兼老公的人要愛媽媽但不愚孝,疼老婆卻不溺愛,讓她們能夠為著跟你這份情,愛屋及烏。要是她們跟中間這個人都沒多少感情,或者對他不夠尊重,婆媳關系就更不好處了。
就是說,婆婆當兒媳是另一個單位的領導,就不會挑剔、干涉、指責,會尊重兒媳過日子、養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合理的建議和過來人的經驗,溫和地提出來,起到長輩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就夠了。兒媳聽不聽您就甭操心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啞不聾,不做阿翁”。
過分強調界限容易親情淡漠,必須得用感情來平衡。
如果婆婆放手,兒媳體貼,各自都尊重界限,心疼中間這個男人,婆媳也就沒有什么矛盾了。
不信,你試試?
作者簡介:姜素素,感恩自然,珍愛生命。喜歡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有益身心、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