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背景與現狀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1817年英國醫生James Parkinson 首先對此病進行了詳細描述,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震顫、肌僵直、運動遲緩和姿勢不穩等,同時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后人稱之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由于腦內一個被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了部分細胞“凋亡”,導致腦內一種具有“信使”作用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明顯減少,使得腦部指揮肢體活動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從而大大阻礙患者的活動能力。
2016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帕金森病發病率為1.7%,已經超過250萬。近些年由于環境變化、工作精神壓力大等因素,帕金森病開始呈現年輕化趨勢。
帕金森病VS老年癡呆癥
很多人誤以為帕金森病就是老年癡呆癥,其實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帕金森病主要影響患者身體的活動能力,大部分患者的思想、智力均正常,思維清晰;而老年癡呆癥患者則會日益健忘、智力退化,甚至出現性格改變。
雖然大多帕金森患者的認知并沒有明顯減退,但由于無法按照意愿自行支配肢體活動而導致精神非常痛苦。因此,也有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會在患病后期出現老年癡呆的癥狀,且帕金森病有嚴重的致殘性。
然而帕金森病無法根治,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治療目的是改善癥狀、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數據顯示,帕金森早期癥狀較隱蔽,患者就診時間平均延遲6.73個月。因此還是那句話:早預防、早治療、早獲益。
調節腸道細菌或可預防帕金森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在12月1日出版的《細胞》中提到,他們首次發現腸道細菌與帕金森病之間存在聯系,調節腸道細菌或可預防帕金森病。
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多達1000萬,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而其中75%的患者胃腸道異常,主要是便秘。“腸道是一個有益和有害細菌長期并存的多元社區(微生物群),對于免疫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奔永D醽喞砉W院微生物學家SarkisMazmanian表示:“值得注意的是, 周圍神經系統中70%的神經元在腸道內,腸道的神經系統與通過迷走神經的中樞神經系統直接相連。由于胃腸道問題呈現出的運動癥狀通常持續許多年,而大多數帕金森病例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因此我們提出腸道細菌可能導致帕金森病的假設?!?/span>
神經細胞內路易小體和路易神經突組成聚合的α- 突觸核蛋白是帕金森病大腦病變的標志。研究團隊利用兩組基因相同且同樣含有過量α- 突觸核蛋白的小鼠做了驗證實驗,發現含有多余α- 突觸核蛋白且帶有腸道細菌的小鼠出現行動遲緩、肌肉無力等類似帕金森病的癥狀,大腦也出現炎癥;而不帶任何腸道細菌的無菌小鼠的運動技能明顯好于前者。
另外,研究者將帕金森患者的腸道細菌植入會產生過量α- 突觸核蛋白的無菌小鼠體內,小鼠出現運動機能問題;而將健康人的腸道細菌植入小鼠體內,則無癥狀。
因此研究者得出結論:不同腸道細菌的比例失調導致了帕金森癥,但究竟哪些腸道細菌是引起疾病的元兇,又該如何調節或改變腸道細菌來預防帕金森???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值得肯定的是,腸道細菌的研究對于未來帕金森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治療帕金森病迎來新曙光
其實,世界各國許多科學家一直在從事預防、緩解和治療帕金森病方面的研究,也有科研人員在進行其他病癥研究時找到與治療帕金森病相關的可能性。
就在昨天12月7日,《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一種2型糖尿病新藥物將用于減緩或治療帕金森病,明年將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研究表明這種藥物會減緩帕金森病的進展,我們希望這將是一個分水嶺。”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神經退行性科學中心主任、治療帕金森臨床試驗委員會基金會主席、該研究資深作者、醫學博士Patrik Brundin說,“如果人體試驗成功,MSDC-0160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治療帕金森基礎疾病和減緩其進展的療法,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防止病情惡化和認知力下降,并減少服用藥物及其帶來的副作用?!?/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