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Facebook人工智能團隊首席AI科學Yann LeCun通過視頻與現場的Michael I. Jordan、李開復對人工智能的現在和未來展開了討論。
人工智能在經歷了六十多年的發展之后,隨著計算力和算法的突破、數據的積累,近幾年,給很多行業帶來了新的價值,也引起了世界范圍的投入和關注。不過,人工智能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技術,實際上還在演進的過程中,有所能為,有所不能為,其中也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Facebook人工智能團隊首席AI科學Yann LeCun(楊立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ichael I. Jordan(邁克爾·喬丹)以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對人工智能的現在和未來展開了討論。
被夸大的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領域,提起邁克爾·喬丹,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吳恩達等在機器學習領域卓有成就者是他的學生,他常常被稱為“機器學習之父”。
在邁克爾·喬丹看來,現在的人工智能距離智能還差的很遠,目前并沒有形成一個智能的網絡,如果要實現整體智能,仍需要在體系搭建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現在我們奢望建立的是智能的自動化系統,但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并不是實現無人駕駛或者無人銀行,我們的目標不是實現無人,而是要實現每一個系統的鏈接。”
Michael I. Jordan
目前,在某些領域,看起來是比較智能的,比如亞馬遜向用戶推薦書籍或者電影,當人們看到亞馬遜推薦的書籍正是自己感興趣的時候,感覺非常好。所以這一類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不斷的部署。
然而,考慮一下,如果將這類專家建議體系用在餐廳的推薦或者交通路線的推薦上,就會出現問題。比如說在交通上,要推薦一條從機場到市區比較順暢的路,再比如向投資者推薦一支賺錢的股票,亦或者向吃貨們推薦一家好吃的餐廳,在推薦的時候,就可能存在問題。向司機推薦一條不堵的路,可能會立刻涌入大量的汽車,原本順暢的路開始堵車;推薦一家好吃的餐廳,擠入大量的吃貨,排隊可能耗去對美味的享受……“在人工智能的研究當中,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正在不斷的涌現,有很多概念還需要完善。我們現在似乎已經認為人工智能無處不在了,但實際上整個體系還需要時間來建立。”邁克爾·喬丹說,“現在千萬不要夸大它。”
Yann LeCun同樣認為,我們還需要很多基本的原則,才能建立一個體系,才能真正達到人類的智能水平。“在Facebook,我們希望機器具有真正的智能,搭建起一個體系架構。”Yann LeCun說,“我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很好的、實時的做事情,但是很多技術現在還沒有到位,包括人臉的識別,很多領域已經工作了幾十年,但是有些目標還沒有完成。”
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
在李開復看來,雖然學術界認為全面的智能還很遙遠,但是在商業領域和實際應用上,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滲透。他從應用方面,將人工智能的應用歸納為四波浪潮。
李開復
第一波浪潮是互聯網的AI浪潮,也就是當人們每次在淘寶點擊的時候,每次在朋友圈點贊的時候,這些數據都被收集起來,成為巨頭互聯網公司能夠更深度地了解人們,為人們提供更貼切的服務以及變現的方式。
由于互聯網的數據量是最大的,我們每天都像小白老鼠一樣,幫助這些巨頭在標注,所以今天的AI巨頭和互聯網巨頭是化等號的。美國的Google、FaceBook、亞馬遜引領了第一波浪潮。
第二波浪潮要看誰還有大量的數據,能夠進行變現或者提升商業價值。比如說一個銀行使用用戶的數據來降低信用卡的欺詐率或者提高貸款的還款率,或者是提升投資的回報率。當然在其它應用方面,比如說供應鏈、醫療、學校等等,任何有數據的領域都可以把它商業化,這是第二波商業化AI的浪潮現在正在發生,大部分AI公司都是做商業化AI的工作,也是一個To B的生意。
第三波浪潮就是要收集那些基于視覺、聽覺或者其他傳感器收集來過去不存在的數據,然后把這些數據變成一個新的應用,甚至是一個新的用戶體驗。比如說我們看到各種智能音箱、智能語音交互,比如說我們在各個領域中看到更多的攝像頭。我們可以把計算機視覺加傳感器用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比如說在無人商店、工廠等等,所以第三波浪潮已經開始,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傳感器、更多的芯片,更多的攝象頭布置在各個地方。
第四波浪潮我們叫做自主化、自動化的AI,這也就是我們科幻片看到的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等都是無人的。那么這個浪潮會徹底顛覆我們出行的習慣,還有我們今天所有的物流都會被顛覆。工廠會慢慢變成熄燈工廠、無人工廠,商店慢慢會變成無人商店,所以第四波浪潮是巨大的。第四波浪潮已經有一些初級的應用出來了,比如說無人駕駛,這四波浪潮會來得非常迅猛。我們每一天都在使用AI,未來會應用的更多。
這四波浪潮也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機會,尤其在互聯網上,我們已經占了世界的半壁江山。在視覺方面和傳感器方面的應用,我們也發展的非常快,因為我們有海量的數據。在那些比較深的科技,像無人駕駛方面還是美國領先的。但是中國有數據的優勢和政策推動,所以以后應該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