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已經發現超過3500顆系外行星,即繞太陽系外恒星運行的行星,今后幾年,可能還會發現數千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中,有一部分的大小、組成和溫度很可能與地球相近。但這些潛在的“孿生地球”,有一個方面可能與地球大相徑庭——它們繞著紅矮星(又稱M矮星)而不是太陽這樣的恒星運行。M矮星是宇宙中最小、最冷的一類恒星,但是對探索系外行星的科學家來說,卻是一塊炙手可熱的寶地,主要因為,M矮星的隊伍非常龐大。雖然憑肉眼看不見M矮星,但在距太陽20光年以內的140顆已知恒星中,半數以上均是M矮星,并且,在這一區域內發現的系外行星中,有2/3位于M矮星周圍(見圖)。雖然M矮星屬于冷恒星,但那些在距它們比較近的軌道上運行的行星仍會相當溫暖。不管與地球是否相似,這些系外行星注定會成為我們最熟悉的一類天體。
極其遙遠的世界:
為了發現更多的系外行星,一些新的觀測項目,例如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凌星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正努力搜尋太陽系近鄰區域以外的浩瀚空間。上個月剛剛發射的TESS望遠鏡將探測整個天球,并把重點放在250萬顆恒星上,其中M矮星約占1/5。TESS對在小型恒星近軌道上運行的較小石質行星最為敏感,因此它發現的潛在宜居行星很可能大多來自M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