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周末,我到大連辦事。晚上回到酒店,友人送來鮮紅的櫻桃,正好看球佐茶。哥斯達黎加和塞爾維亞的比賽馬上打響,而深夜和凌晨,德國和阿根廷隊都要亮相了。
說到德國和阿根廷,我想起1986年和1990年的世界杯。那兩屆的決賽,都是阿根廷對陣德國隊。1990年的世界杯,第一次有了主題歌——《意大利之夏》唱響了青春。那一次笑到最后的是德國隊。結束比賽的哨音吹響時,我看見馬拉多納哭了。很多球迷陪他一起哭,好像是為了哭自己,一個漫長的夏天過去,該長大的長大,該結束的結束。
評價該屆世界杯的馬拉多納,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如果要說數據,馬拉多納一個球也沒進;如果說獎杯,馬拉多納沒能衛冕大力神杯。但換一個視角,可能就不一樣了。八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對陣宿敵巴西,馬拉多納給卡尼吉亞送出了一粒手術刀般精準的助攻,風之子接球后晃過門將踢入球門。這個助攻后來被認為是“世紀助攻”。在對陣蘇聯的比賽中,馬拉多納又一次上演“上帝之手”——不過這一次,他不是用手把球打進對方球門,而是阻擋了蘇聯隊的球射向自家球門。
當時,阿根廷隊跌跌撞撞,勉強以小組第三的身份出線。我至今記得《今晚報》體育版當時的標題“今晨戰罷細算小分,阿根廷隊已經出線”。后來有人形容馬拉多納是球場上的另外的一個球,很多球員對他犯規。他只能左沖右插,四面突圍。進入淘汰賽,馬拉多納咬住牙關,帶領球隊一關一關地過,一場一場地贏球。最終,阿根廷隊闖入決賽。
那時候德國隊還叫西德,那屆西德隊明星云集,馬特烏斯和克林斯曼都在。豪華的西德隊,在阿根廷隊少兩人的情況下,并沒攻下城池,直到裁判判罰了那一粒有爭議的點球——1:0,比分保持到終場。
那個夏天我正參加中考。那時中考是在七月份,世界杯的決賽也在七月份,可想而知,我一邊復習一邊看球時糾結痛苦的心情。我倒不是因為看不了球而心煩——我只是想,快點開始吧,快點結束吧。是先踢了決賽呢,還是先進行了考試呢,我已經記不清了。恰巧吃了紅櫻桃,回想起來,真是“流光容易把人拋”。
星期文庫
世界杯點滴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