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史上,詩經、楚辭、漢賦、唐詩等,燦若星辰,依次綻放,成為各時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學表現形式。它們在同時期的鏡鑒上,究竟映照出怎樣的倩影?
洛陽岳家村30號唐墓出土東漢畫像鏡(霍宏偉攝影)
在數量眾多的漢賦中,《仙賦》寄托著漢人的夢想和希冀。其中不乏與西王母有關的銅鏡銘文,如洛陽北郊岳家村30號唐墓中發現一面東漢三角緣畫像鏡,鏡上有“東王公、西王母”的形象,并有“王公”、“王母”的銘文題記。
洛陽吉利區煉油廠689號西漢墓草葉紋鏡(圖片來自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漢人飲酒作樂,不僅在漢賦中有著較大篇幅的文字鋪陳,而且常于漢鏡背面的銘文中有所反映,字數不多,卻言簡意賅。如1996年洛陽市吉利區煉油廠689號西漢中期墓發現長貴富草葉紋鏡上的銘文:“長貴富,樂毋(無)事。日有喜,長得所喜,宜酒食。”
洛陽龍門站前廣場唐墓神獸鏡(圖片來自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詩賦顯得親切,朗朗上口,易于讀懂。2009年,洛陽龍門站前廣場唐墓清理出一面神獸鏡,鏡緣內飾一周陽文楷書銘文,即為庾信《鏡》詩的前四句,“玉匣聊開鏡”鑄作“玉匣聊看鏡”,“影照兩邊人”一句銘文因銹蝕而未顯。
參考文獻:
霍宏偉著:《鑒若長河——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10月。
趙國壁:《洛陽發現的波斯薩珊王朝銀幣》,《文物》1960年8、9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郊區隋唐墓》,科學出版社,1966年。
圖文整理:荼荼
審 核:喬玉
責 編:荼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