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這個世界從來就是那么矛盾,許多對立面都是那樣存在著,比如正義與邪惡,真誠與虛偽,比如黑與白。
漆黑的夜晚,人們總渴望白天的來臨。白天的光明,讓人覺得充滿希望。
故事中的天使,都穿著白色的衣服,有著潔白的翅膀。善良而慈悲的修女,也都是白色的衣裳。醫院的護士和醫生,也都穿著白色的衣服。白色,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純潔、善良和不染一點塵埃的純凈,叫人依賴和信任。
白色的稿紙,可寫最好的文章,白色的畫面,可著最好的水彩。
在中國的文化中,白有時也成為基本禁忌詞。古人認為白色是枯竭而無血色,無生命的表現。象征死亡、兇兆。自古以來,親人死后家屬要披麻帶孝(穿白色衣服),辦“白事”要設白色靈堂,出殯時要打白幡;舊時還把白虎視為兇神,稱帶給男人厄運的女人為“白虎星”。
白色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響,又象征著腐朽、反動、落后,也象征失敗、愚蠢和無利可得。在戰爭中,戰敗的一方總是打著“白旗”;智力低下的人,被稱為“白癡”;出力而得不到好處,被叫做“白忙”、“白費力”、“白干”等。戲劇中唱白臉的往往是奸邪、陰險的小人。知識淺薄、沒有功名的平民百姓被稱為“白丁”、“白衣”、“白身”。缺乏鍛煉,閱歷不深的文人稱為“白面書生”。
對于白色的含義,有褒有貶。盡管人人都說必須“黑白分明”,而實際上,對于色彩的象征意義和含義,卻始終都是褒貶不一,難以分明。
【黑】
這種顏色未必讓人欣喜,但絕對讓人難以忘記。在戲曲中,那些畫著黑色臉譜的人,如唐代的尉遲恭,宋代的包拯等歷史人伯,在記信了劇情的同時,也讓人記住了那黑黑的臉譜。地獄和所謂“陰曹地府”給人的印象,便是那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的地帶,那是人們一輩子都不想光顧的地方。
據說,黑色與我國古代的“黥”這種墨刑有聯系。早在周秦時期,在犯人的額上或臉上刻畫或刺字,然后用黑墨涂之,這樣可在犯人的臉上留下永遠抹不掉的恥辱。由此,黑色便時常附有不光彩的含義。黑爪牙、黑心、黑名單、黑戶口、黑社會、黑市、黑貨、黑錢、黑車(指無駕照或未上稅的車)、黑人(指沒上戶口的人)等詞語的流行,無一不給黑抹上了貶義。
但是,古代五行、五方之說,把天地空間分為東西南北中五方,它們各方又分屬木、金、火、水、土五行,五方五行又分別具有青、白、赤、黑、黃色。北方屬水,具有黑色。因此,人們又用黑色象征“深沉”。由于黑色與夜相似,因而它又象征“神秘肅穆”等含義。
如今流行的“黑領”階層,只怕已成為人們羨慕和崇拜的對象了。他們穿著黑色的西裝,開著黑色的轎車,也黑著臉,卻出入于各高級場合,顯得高貴而儒雅,冷傲而穩重。
無論是褒義還是貶義,黑就是那么深入人心。
【綠】
春天給人的感覺便是綠色的。綠的草、綠的樹、綠的芽,滿眼都是可人的綠。讓人憧憬,也讓人欣喜。新生的植物,大多是嫩綠的,如同剛出生的嬰兒,讓人愛憐得不忍碰撞。在綠色的季節里,人們躊躇滿志起來,滿腦子都是今年的規劃。綠,給人那么多的希望。在綠茵茵的草坪上,人們喜歡愜意地躺一躺,去親近大自然的芬芳。綠是那么舒心。
視覺疲勞的人,若是肯稍微歇息一下,看一看周圍綠色的植物,便會忽然視野開闊明亮許多。據說綠色對緩和視覺疲勞有很好的功效。在商場中,看到“綠色食品”的字樣,消費者那顆懸著的心總會放下許多。
人類在初始時代以及以后的漫長生活過程中,借助著綠色保護著自己。綠,成了保護的顏色。或許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把那些聚集山林,劫富濟貧的人稱為“綠林好漢”的吧。
荒涼的沙漠中開出綠色的仙人掌,人們更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好花也需綠葉扶”,若是沒有那成片的綠葉的點綴,鮮花開得將會多么孤獨。
交通司機該是喜歡綠色的吧,在眾多的信號指示燈中,唯有綠色代表著放行。污染的城市也該是歡迎綠的,綠代表著環保。軍人也該是喜歡綠的,那種橄欖綠的軍裝穿在身上,是那般威嚴。戰亂的地區也該是喜歡綠的,那綠色的象征和平的橄欖一直是他們的渴望。
青春、希望、活力、自然,都在“綠”中。 散文作者: 琴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