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嗎?
更多精彩課程
文末請點擊“閱讀原文”
孩子耳朵被語言塞滿,沒有權力輸出就會產生痛苦——孩子需要語言存在的空間。
--小明語錄
本文節選自小明微課《手把手教你做咨詢第六季》案例督導
一、咨詢目標的確定
咨詢師
我對于家長的咨詢目標和孩子的咨詢目標可能沒有進一步的去澄清,所以導致我在咨詢中會有一些無力感。
我主要的想法是想幫助家長來解決她的孩子上學的問題,沒有去想幫助孩子解決她的抑郁的問題,在這里和孩子之間的目標可能有些沖突。
小明老師
我們想要解決咨詢師關于她咨詢中所產生的無力感,就是案例推進不下去的原因。
那么咨詢師認同了來訪者的母親對于這個案例的理解,她認同了來訪者母親的咨詢目標。
換句話說,相當于咨詢師認同的是來訪者的家長,她的媽媽的欲望。
這樣的話,這個咨詢就變成了咨詢師像來訪者的媽媽一樣在推著來訪者做改變。
而本來來訪者在和她媽媽的互動中,就不愿意做改變,那么在這個咨詢中,咨詢師搖身一變就如同來訪者的媽媽一樣,來訪者媽媽所體會到的所有的感受,推不動、無力、改變不了、無法溝通,這些感受全部都讓咨詢師感受到了。
但咨詢師感受到了這一切感受之后,咨詢師認為是自己的無力感和無助,其實不是,咨詢師感受到的是來訪者的媽媽的感受。
如果你是打算做精神分析,你可以把這個感受和她的媽媽進行討論,讓她媽媽知道她體會到這些感受,給她的情緒帶來的困擾。
你也可以給孩子進行討論,討論咨詢師所體會到的這種反移情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理解到她的媽媽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情緒狀態。
如果咨詢師知道自己所體會到的所有的感受,其實就是一個反移情診斷,所以說她把這一切誤認為是自己的情緒,這樣就導致在咨詢中出現的問題。
二、咨詢中反移情診斷
什么是反移情?
就是咨詢師無意之中對來訪者的移情產生了反移情,而這個反移情如果不是咨詢師自己早年原因產生的,不是由于咨詢師自己的神經癥產生的,那么它就是由于來訪者所誘發的。
在這種情況下,咨詢師可以把自己所產生的反移情做一個診斷來訪者的工具,并且把這種反移情用來和來訪者進行討論,把這種反移情用來去作為理解來訪者的一個工具。
學員提問:
如何區分這種感受是咨詢師的還是來訪者誘發的?
小明老師:
區分這一點,就需要咨詢師自己曾經做過長程的治療,咨詢師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沒有做這案例之前,你自己本身就長期有無力感、無助感。
如果你本身就有這樣的神經癥,說明這個感受是你自己的。
如果你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只是在這個案例中才有這樣的感覺,那就說明這個感覺是來自于來訪者的移情所產生的反移情。
所以這是為什么咨詢師要接受專業的個人治療,原因就在于此。
針對媽媽的反移情診斷話術
針對媽媽展開討論的時候,大家可以這樣說:
“我想跟你說,當我在和你的孩子進行咨詢的時候,我有一種感受(然后你把這種感受全部告訴她的媽媽),我想問的是,我的這種感受,是不是你在和你孩子互動的時候也會有?”
這就是反移情診斷討論的話術。
如果你在和媽媽討論時,媽媽說,我也會有類似這樣的感受。
然后你可以跟媽媽討論,由于我們對孩子的一些情況著急,我們想改變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想改變一個接近于成年的孩子,事實上,孩子根本就不會去聽大人的,這個時候大人會產生無力感,這是常見的現象。
家長必須要學會去適應,孩子會越來越不聽家長的。
那么這個時候咨詢師必須要和家長討論清楚,就是讓家長明白,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幾乎就不再受家庭影響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她更愿意接受的是家庭之外的影響,家長獲得了這方面的知識,家長的這種無力感、無助感就會減輕。
咨詢師做了反移情診斷之后,做了澄清,她也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了。
針對孩子的反移情話術
我們跟孩子進行了幾次咨詢之后,我們就會跟孩子討論:
“我想跟你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在前面幾次做咨詢中,老師有這樣一種感受,就是每當我想要去和你討論關于你媽媽說的你的心理疾病的問題或者是其他什么問題的時候,你都是這樣回答我的(你可以把她的話說一下),每當你這樣回答我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到似乎我被卡在了什么地方,而我們的咨詢無法向下推進,那么我想跟你討論的就是,你在和你媽的互動中,你媽媽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這就叫做反移情診斷的話術,它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來訪者的領悟。而促進來訪者領悟的方式,精神分析的邏輯都是潛意識意識化。
小明老師提示
這里我必須要給大家講:
第一,正規心理咨詢,沒有卡牌這樣的東西。大家最好用正規的心理咨詢,就是用四大流派的方法來做咨詢。
在四大流派的基礎上,有些流派實際上是四大流派的延伸技術,是可以做的,比如說,家庭治療,實際上它是精神分析的延伸技術。
第二個,當你使用不正規的心理咨詢,如果出了差錯,來訪者出現了重大意外,那么法律就會追究你的責任。
比如說,在精神衛生立法里面,要求咨詢師從事的和實施的心理咨詢技術必須得是正規咨詢技術。
孩子不活在真實的世界里,就不可能知道面對的世界殘酷性,就不會產生與社會現實有關的責任和動力。
--小明語錄
小明老師著作
小明老師微信
zhaoxiaoming3
中國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實操訓練模式創始人
中國心理圈真正教實操的老師
趙小明導師
【專業成長經歷】
心理學、管理學雙碩士
12年臨床精神分析受訓經歷
【學會任職】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文化心理組委員
【專業著作】
《聚英國》
《拆掉心里的墻》
《互聯網心理學》
《文化藝術符號治療技術》
《本土化音樂治療與技術實操》
心理小說《尋寶圖~南紅教父》
《第三代兒童心理教育》
《和媽媽一起學邏輯學》
《心理安全員》
【業界頭銜】
今日頭條2017年度心理自媒體金處方獎
今日頭條2018年全國科普類自媒體排名11
2016-2018連續3年今日頭條心理類自媒體10強
央視財經頻道《職場健康課》欄目嘉賓
央視少兒頻道《極速少年》欄目心理專家
央視旗下網絡媒體央視頻,疫情期間特約連線心理專家
作者:趙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圖文編輯:段艷梅
審閱:徐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