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大 | 中 | 小 2008-12-29 12:58 - 閱讀:257 - 評論:1
兒童的逆反行為給我們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煩惱與困惑,也給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戰。我們應該看到,在兒童逆反行為的背后,其實還蘊藏著某些積極的、合理的因素。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兒童能夠向成人說“不”,能夠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想法,這說明兒童的自我意識已經迅速發展起來,兒童能夠自己去積極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了,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而這,不正是我們做父母所期待的嗎?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希望孩子永遠聽自己的話,做一個乖乖仔,一輩子長不大嗎?
其次,我們應該充分肯定兒童的這種勇敢、獨立的精神。孩子敢于將自己的愿望、想法表達出來,敢于反抗父母的權威,說明他們具有反權威、反傳統的精神,如果家長正確地加以引導,悉心的呵護,這對于形成批判性的思維品質是有好處的。
另外,逆反心理有時候是針對傳統的、習慣的思想觀念而產生的,雖然有時候不免會鉆牛角尖,但更多的時候卻表現出更多的求異思維,他們敢于標新立異、思維活躍,靈感奔涌,這些都是難得的創造力的源泉。如果家長引導得好的話,對兒童的創造力的培養是極為有利的。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逆反行為也是有積極作用的。兒童在生活的過程當中,也會碰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尤其是當兒童入學之后,社會對他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去面對。對于成人來說,這些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兒童由于自身的軟弱性、知識和經驗的缺乏,缺少應對壓力事件的資源,從而產生情緒上的緊張。但是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很有限,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這種情緒,也不知道向誰去表達這種情緒。如果這種緊張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和緩解,就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但如果孩子通過逆反這樣一種激進的方式表達出來,只要他們的逆反不會對他人、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則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兒童期的逆反行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引導好的話,隨著兒童的發展、問題的解決,這種逆反行為也就隨之而消失,不會成為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但是,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的教育方式不恰當,可能導致兒童將這種方式沉淀下來作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彌漫性的、持久的應對方式,這對兒童的積極人格的培養、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對家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
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孩子喜歡、愛自己的父母,那么即使他不接受父母的某些做法,對父母的做法提出異議,他也不會對父母這個人產生排斥,在心理上他仍然是認同、接納父母的。他知道,即使自己做錯了事情,受到了父母的批評,但父母仍然會像往常一樣愛他。在這樣一種心理上高度安全的氛圍中,即使孩子偶然會出現一些情景性的逆反行為,但也會很快消失。
2.父母要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對孩子多一些鼓勵、贊美,少
一些批評。
社會學家說:在人們心靈深處,最渴望他人的贊美,贊美是一種鼓勵,勝過雨后那道絢麗的彩虹,播下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同時贊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對他人價值的肯定。成人如此,那些處于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肯定和認可時期的兒童就更是如此了。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表揚會使孩子的良好行為增多,相應的不良行為也減少了。而過多的批評會使兒童產生自卑心理,形成較低的自我評價和不良的自我意識,這對于兒童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但是,家長們千萬不要誤解,并不是說對孩子就只能夠表揚而不能夠批評。適當的表揚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須的,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批評的方式。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辯解的機會,然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什么地方,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同時批評的時候家長要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盡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不要在人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不要讓孩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3.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長之所以不信任孩子,無非是怕孩子吃虧、摔跟頭、走彎路。其前提是“只有你能夠做好,我才相信你。”其實,這是一個不合理的前提。事實上,再笨的母親也不會在孩子用語言和行動向她保證了決不會摔跟頭以后,才放手讓孩子走路,而總是在孩子還不會走路,并在不停地摔跟頭的時候就鼓勵他大膽地走,放手讓他走。因為她知道摔跟頭是孩子學會走路必然付出的代價。同理,為什么在孩子學著做作業、學著做事、學著做人的時候就忘了呢?無非是這里涉及的人與事更復雜,要摔跟頭的話將更痛而已。雖然如此,但你不放手讓他自己收拾書包,他將永遠不會收拾書包;你不讓他自己制訂學習計劃,他將永遠不會自己制訂學習計劃;你不讓他自己選擇朋友,那他永遠不知道如何去選擇朋友……你的經驗永遠代替不了他的實踐。做長輩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和信任,相信他們能夠在失敗中成長,在挫折中發展,在他們失敗和挫折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支持,這對于他們才是有益和有效的。
4.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與其平等地交流。
兒童與成人的思維方式是很不一樣的,他們往往不能夠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往往不能夠理解成人的一些做法。這個時候,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夠用強迫的手段讓他們接受自己的觀點,壓制他們探索問題的自由,也不能夠對他們的感受不屑一顧或者嗤之以鼻,而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思考他們產生這種觀念的原因以及他們的觀念的合理性,平等地與孩子交流、探討,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理性的對話,修正其不合理的觀念,保留理性的觀念。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與父母是平等的,自己的獨立性得到了肯定,自己的想法受到了尊重,從而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觀點,同時也有利于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