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利都學派
希臘早期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哲學家當屬愛奧尼亞地區的米利都學派。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是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公元前547年),他是和梭倫并列的希臘七賢中的名人,他認為萬物之源為水,水生萬物,萬物又復歸于水。
另一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0—公元前546年)主張萬物本源是“無限”,一切生于無限復歸于無限,而無限本身既不能創造又不能消滅。
米利都學派的第三位代表人物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約公元前585—公元前525年),他認為萬物之源為氣,氣亦有稀散凝聚的二元對立運動,由此產生世界萬物及其變化。米利都學派的觀點是樸素的唯物主義,他們的思想觀點排除了當時神 造世界萬物的迷信,激起了人們探索世界本源的強烈興趣。
2. 智者的革命
公元前5世紀中葉,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希臘開始了一場智力革命。智者學派研究的主題主要是人和人類社會,他們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和倫理道德。
智者學派特別強調人的價值。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認為人的感覺是判定一切的準繩,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學派的主要思想,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智者學派反對迷信,強調自由,認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為的產物,因此約束力是相對的,其興廢都要以人為尺度;在社會道德上每個人都應該自己判斷,不應強求一律。但是智者學派過分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忽視了倫理道德。
3.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有名望、最有聲譽的人物之一。蘇格拉底的主要觀點是:①“知識即美德”;②“凡合乎法律的就是正義的”;③“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這種對理性的尊崇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與18世紀的啟蒙 運動極為相似,伏爾泰把蘇格拉底作為他古代的先驅和戰友。蘇格 拉底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4. 柏拉圖
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8年)是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學生,也是整個哲學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有:《蘇格拉底的申辯》《普羅塔戈拉篇》《克力托》《理想國》《巴曼尼德篇》《法律篇》等。
柏拉圖哲學的核心是理念論:在他看來,現象世界絕對不能從 理念世界中分離和獨立出來,它只是后者的摹本和影子。理念世界 永遠是易變的人類世界不變的神圣目標。柏拉圖提出了“理想國” 學說,也認為國家的統治者最好由哲學家擔任。柏拉圖認為各種階 級的產生是天經地義的,奴隸自然也是天生的。柏拉圖的靈魂不朽說對后世的基督教理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5.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柏拉圖的學生。他反對老師的理念說,認為理念是一種與物質世界毫無關系的虛構的東西,是不能用來解釋世界的。他在《形而上學》一書中肯定了客觀世界的獨立存在。這位偉大的理性主義者,集希臘文化之大成,創立了邏輯學、 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政治學和倫理學,其學問之廣博,業績之斐然,為世界所公認。
(編輯:葛晶晶) 注:轉載請保留師出教育源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