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清照雨后向丈夫求歡,寫下一首“撩人”宋詞,用詞大膽,撩得男人臉
李清照雨后向丈夫求歡,寫下一首“撩人”宋詞,用詞大膽,撩得男人臉紅心跳!

千年前,有一個姑娘出身名門,卻從不拘泥于封建禮教,她喜歡拋頭露面,也喜歡讀書寫詞,更喜歡喝酒玩骰子……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雖然是個女人,卻從不扭扭捏捏,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感情上,尤其是遇到心儀的對象時,“寄情于詞”勇敢示愛!

李清照和趙明誠情意相投,愛慕之情只需一點星星之火,便可以成燎原之勢。《點絳唇》寫就是她與他相遇時的模樣。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注:

刬 ,chǎn(1)形聲。從刀,戔(jiān)聲。本義:削去,鏟平。chàn一刬:①一概;全部。②一味;總是(多見于早期白話)


婚后,夫妻生活絲絲入扣。有一次,雨后天晴,李清照沒忍住,寫下一首“撩人宋詞”向丈夫求歡,直白又大膽,撩得趙明誠這個男人臉紅心跳!

丑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意思是:晚上了,我彈過了琴,換上薄薄的輕紗,若隱若現......我笑著對郎君說道:“今夜,紅帳中的竹席好生涼快呢。”言外之意,還不快快抱我入紗帳否?

對于嬌妻的暗示,趙明誠又怎么會不懂?這樣的閨房情趣,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只羨鴛鴦不羨仙”。

只可惜,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婚后不久,趙明誠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只能寄情于詩詞,寫下了《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人比黃花瘦”短短5個字,卻將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相思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分分離離,聚少離多,難得重聚,卻又因山河動蕩,背井離鄉,流離于兵火之間。

公元1129年,身為江寧知府趙明誠遇到叛亂,敵軍還未進城,他卻已經縋城逃走,丟下發妻李清照不管不顧!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李清照對于眼前這個男人失望透頂,后來李清照拖著文物行至烏江時,她有感于項羽的悲壯,憤然寫下膾炙人口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全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

在別人看來,這是李清照在追思西楚霸王,只有身邊的趙明誠知道,這是妻子借霸王來諷刺自己的“無能”。

可見,李清照并不是一個“愛情至上”的女人,她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的家國情懷,讓堂堂男兒汗顏。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可經歷過婚姻失敗,牢獄之災,國破家亡的她又如何能夠“易安”?

從一個無憂無慮的深閨少女,到最后顛沛流離的婦人,就算孤獨終老,她還是那個與眾不同的李清照,才華橫溢,自成一家。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悄然辭世,人間少了一個女詞人。不論滄海桑田,都無法掩埋她光芒萬丈的風流,穿過塵世,穿過千年的歲月。

這本《李清照詞傳》中收集了李清照所有的詞,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是來自生活當中,我覺得這是她最成功的地方,尤其是對于女性的文化生活,她很直接地把它們描述了出來,反映在封建禮教統治下,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時的悲愁與哀怨!

或許,有人會問,現在都21世紀了,還讀這些古詩詞有什么用?

一位有20年教育經驗的專家曾說過:“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采,也是為了不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落下風。

古詩詞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它們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一個人的氣質,讓你口吐芬芳,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你花錢也買不了的。這樣的人無論到哪都熠熠生輝。即使是網紅或明星,與其氣質相比也是云泥之別。

讀《李清照詞傳》不僅可以培養孩子豁達的心態,還能提升孩子的知識儲備,幫助孩子在語文成績上考出好成績,要知道蘇軾的詩詞,是語文詩詞考試的重要考點。

所以,有生之年一定要讀一讀《李清照詞傳》,而這一套書中還有《辛棄疾詞傳》《蘇軾詞》《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一位常年負責高考語文的老師,就曾一針見血地提醒:“如果不想把高考20幾分拱手送人,最好從5歲開始朗讀、接觸名人古詩文。

一套有6冊,促銷僅需79元。一頓飯錢,不僅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增加自身的學識,同時也間接影響并培養了孩子,一舉兩得。

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獲取正版圖書(全6冊)↓↓↓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作品

《聲聲慢·尋尋覓覓》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夏日絕句》

主要成就

詩詞創作、詩詞理論頗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配偶

趙明誠

人物生平

1084年,李清照誕生于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于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話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金石錄后序》:“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后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后,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于農歷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謝伋:《四六談麈》卷一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鐘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后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后,感情基調轉為凄愴沉郁,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數月后便離異。

李清照晚景頗為凄涼,朱彧《萍洲可談》說她:“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亦載:“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碧雞漫志》中說:“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余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藝文志》中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1]

藝術手法

白描手法

國畫李清照詞不以辭采取勝,而是“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意。”通俗中見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藝術風格,達到樸素之美的境界。例如《聲聲慢》開頭連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疊字,具有獨創性,做到了自然樸素,不見鑿痕。尤其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心理刻畫,全用白描手法,正是李清照詞語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李清照詞被后人吟詠不哀的主要原因。

詩詞手段

詩詞的語言必須具備精煉凝重的特點,在短小的篇幅中蘊含豐富的內容,體現出詩人的感情。例如《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僅用33個字就細膩地概括了詞人熱愛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心理。其中“肥”、“瘦”二字,極其精煉地概括描繪出春末夏初風吹雨打之后,綠葉繁茂、紅花凋零的景象。李清照詞的語言既經錘煉而又清新自然,不受前人約束。

和諧的音調

李清照李清照的詞十分注重音律聲調的和諧美。她的詞給人一種旋律優美,富于感情變化和韻味濃厚的美感。李清照很重視音律聲字,強調“協律”,但在創作中又不受束縛。節奏是構成詩歌音樂和諧美的一個重要因素,李清照善于運用錯綜變化的聲調韻律的不同節奏,來表達起伏變化的思想感情。如《聲聲慢》這首詞在聲調藝術上的大膽創新,是宋詞中絕無僅有的。不僅在單調上表現出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和諧悅耳的節奏感,同時,在感情上也層層深入,把人物感情的內在心理變化過程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李清照詞不僅在疊字運用方面具有美感,而且在疊句和偶句運用上也具有美感。[2]

寫作風格

善于移情于物

李清照她更多地采用比擬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靈的眼睛觀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無不慘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觀得到高度的統一,感情深摯,詩味雋永。

李清照善于熔鑄典故和前人詩詞。李清照現存詩詞中,用典及點化前人詩句者近半。  

其顯著特點:

一是多用人們熟悉常通之典,為避生僻晦澀;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攝,創意新穎,拓深了詞作內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語表現,明白曉暢,靈動自然。  

如“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一剪梅》)、“雁過也,正傷心,即是舊相識”(《聲聲慢》)。這既用典,又以觸景生情,生動地反映出作者彼時彼地的復雜內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曉,典故與詞境水乳交融,達到了“點鐵成金”、脫胎換骨、以故為新的境地,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其重大貢獻,對宋詞的發展起了良好的影響。

詞構思精巧

善于造境,實可謂篇篇佳構。有的前乘后繼,一瀉千里;有的層層設疑,由果追因,儲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詞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藝術功底。通過神奇的藝術構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約蘊藉,跌宕曲折的表現了出來。

語言獨具風格

《李清照》著名畫家:陳清泉(作)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樂美。她的語言明白家常,能“以尋常話度入音律”,化欲為雅。李清照獨能用淺欲之語,發清新之思。如“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全是口語,似信手拈來,全無雕飾鑿痕跡。但細細品來,卻又詞蘊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對語言的煅煉正在于發掘生活中富有讀音的情感后,又能從口語中挑選最準確、最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所以能夠在平易中顯現功力,淺近中顯現精美。李清照的語言還富有音樂美。她本人對音律的造諧很高,懂得利用語言本身的自然音響和節奏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增強了作品表達情感的效果。《聲聲慢》開拍連用十四個疊字,這十四個疊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藝術效果,深化了主題,達到了“復而不厭,跡而不亂”的藝術境地。

歷史評價

總體評價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后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范,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于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通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

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杰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3]。

名人評價

古代部分

宋代·王灼:易安居士,京東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趙明誠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碧雞漫志》卷二)

宋代·朱彧:本朝女婦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易李清照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詩之典贍。無愧于古之作者;詞尤婉麗,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見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然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萍洲可談》卷中)

宋代·胡仔: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云:“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語甚新。又《九日》詞云:“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語亦婦人所難到也。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與綦處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傳者無不笑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

元代·楊維禎:女子誦書屬文者,史稱東漢曹大家氏。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詞翰,一詩一簡,類有動于人。然出于小聽挾慧,拘子氣習之陋,而未適乎情性之正。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師表六宮,一時文學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議矣。(《東維子集》卷七)

明代·楊慎: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詞品》卷二)

明代·陳霆:聞之前輩,朱淑真才色冠一時,然所適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題其稿曰《斷腸集》。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斷腸獨斯人哉!古婦人之能詞章者,如李易安、孫夫人輩,皆有集行世。淑真繼其后,所謂代不乏賢。(《諸山堂詞話》卷二)

明代·王世貞:《花間》以小語致巧,《世說》靡也;《草堂》以麗字則妍,六朝婾也。即詞號稱詩余,然而詩人不為也。何者?其婉孌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奪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詩啴緩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之詩而詞,非詞也;之詞而詩,非詩也。言其業,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詞之正宗也。溫、韋艷而促,黃九精而險,長公麗而壯,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詞之變體也。詞興而樂府亡矣,曲興而詞亡矣。非樂府與詞之亡,其調亡也。(《弇州山人詞評》)

明代·毛晉:《草堂詩余》若干卷,向未艷驚人目。每秘一冊,便稱詞林大觀,不知抹倒幾許騷人。即如次仲、幾叔輩,不乏“寵柳嬌花”、“燕航鶯吭”等語,何愧大晟上座耶?《草堂集》竟不載一篇,真堪太息。余隨得本之先后,次第付梨,凡經商緯羽之士,幸兼擷焉。秋分日,湖南毛晉識。(汲古閣本《宋六十名家詞》)

清代·劉體仁:周美成不止不能作情語,其體雅正,無旁見側出之妙。柳七最尖穎,時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撋就”類。下此則蒜酪體也。惟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七頌堂詞繹》)

清代·沈謙: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填詞雜說》)

清代·尤侗:松陵周勒山所選《女子絕妙好詞》,既已搴芳采華,亦復闡幽索隱,當使《花草》承塵、《蘭荃》讓畔者矣。松陵素稱《玉臺》文藪。而葉小鴦之《返生香》,仙姿獨秀,雖使《漱玉》再生,猶當北面,何論余子!(《女子絕妙好詞選》)

清代·毛先舒:詞家刻意、俊語、濃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須有淺淡處、平處,忽著一二乃佳耳。如美成《秋思》,平敘景物已足,乃出“醉頭扶起寒怯”,便動人工妙。李易安《春情》,“清露展流,新桐初”引用《世說》全句。渾妙。嘗論詞貴開拓,不欲沾滯,忽悲忽喜,乍近乍遠,所為妙耳。如游樂詞,須微著愁思,方不癡肥。李《春情》詞本閨怨,結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爾開拓,不但不為題束,并不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覺耳。(《詩辨坻》卷四)

現代部分

胡適: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個女文豪,名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時即負文學的盛名,她的詞更是傳誦一時的。她的詞可惜現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齋刻本),但我們知道她是最會做白話詞的。例如:《一剪梅》,《添字采桑子·芭蕉》,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聲聲慢》,這種白話詞真是絕妙的文學,怪不得她在當日影響了許多人。李清照雖生于北宋,到南渡時,她已是50歲的老婦人了。但她對于北宋的大詞家,二晏、歐陽、蘇、秦、黃一一都表示不滿意。(《國語文學史》)

呂思勉:北宋女詞人,則有李易安。……夫婦皆擅學問,長詩李清照文,精金石,誠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詩筆稍弱,詞則極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詞,無一字不協律者,實倚聲之正宗,非徒以閨閣見稱也。(《宋代文學》)

胡懷琛:在北宋末再有一個著名的女詞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詞》,在文學界里是極有名的。她的佳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尤為人所稱道。(《中國文學史概要》)

羅根澤:詞是文學,也是音樂……女詞人李易安《論詞》,都是偏于以音樂的觀點立論,雖然也不忽視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論詞對于北宋諸大家,多有不滿,可見她的眼光之銳敏。她的詞在當日很受人崇敬,如辛棄疾有時自稱“效李易安體”。可見她的影響;(《中國文學史大綱》)

劉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詞人,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著詞的一切規律而創作的。她一面重視音律,精煉字句;同時,她的詞富于真實的性情與生活的表現。她生逢國變、家破人亡,她的筆下,雖沒有直接反映現實,但我們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貧窮,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個亂離時代、封建社會直接給她的迫害。她正是當日一個受難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當日無數難民的生活情感。(《中國文學發展史》)

朱東潤: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漱玉詞》五卷,今存一卷。詞格抗軼周柳,其論詞之言,見于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

林庚:北宋的詞壇,雖然充滿了慢詞的勢力,卻依然以小令為主。而結束這北宋詞壇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國女作家中,能夠在文學史上占一席地的,這是唯一的一個人了。詞原是女性美的描寫,她正是能夠完成那自我表現的,她生活的時代雖在北宋南宋之間,而她的作風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隨著當時一般的潮流,而專意于小令的吟詠,這在詞壇上更覺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陰》(略),《如夢令》(略)。至于佳句象“翻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都是膾炙人口的。然而整個詞壇的趨勢,已完全走向慢調,小令此后正如絕句,只成為詩人們偶然的點綴。詩詞的命運,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徑。(《中國文學史》)

親屬成員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日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仆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情感經歷

流離生活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她基本上是追隨著皇上逃亡的路線,但是這個可憐而且可恨的高宗趙構并不代表國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條小命。她從建康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臺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李清照一孤寡婦人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她和趙明誠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著。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文物在戰火中靠她個人實在難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給朝廷,但是她始終沒能追上皇帝。她在當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著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墻盜走。[4]

婚變

趙明誠死后,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對于李清照為什么改嫁,史說不一,但一個人生活的艱辛恐怕是主要原因。這個張汝舟,剛接觸也李清照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結婚之后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無奈之中,李清照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來,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夸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一個在感情生活上絕不湊合的人,她寧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對方的靈魂,她便表現出無情的鄙視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她是何等剛烈之人,寧可坐牢也不肯與“駔儈”之人為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件事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對于李清照改嫁張汝舟之事,后世學者頗有爭議。其實,婦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見,且不影響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談及此事,應當可信。古人辯誣之說,實際是受封建禮教觀念束縛的結果。)

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本來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也是代代不絕。更何況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亂世呢?問題在于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李清照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覺得一陣暈眩。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卻一直還奢想什么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棟,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到頭來卻落得個報國無門,情無所托,學無所專,別人看她如同怪異。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劇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時代的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人,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又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著許多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哀。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主要作品

《武陵春》、《醉花陰》、《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憶秦娥·臨高閣》、《多麗·小樓寒》、《好事近·風定落花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念奴嬌·蕭條庭院》、《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清平樂·年年雪里》、《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浪淘沙·簾外五更風》《鳳凰臺上憶吹簫 》等。

《浯溪中興碑詩》、《烏江》、《皇帝閣春帖子》、《釣臺》、《上樞密韓肖胄詩》《夏日絕句》等。

《金石錄序》、《詞論》、《打馬圖序》、《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等。

后世紀念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被譽為“詞國皇后”,曾“詞壓江南,文蓋塞北”。自明朝以來,中國出現了四處“李清照紀念館(堂)”和多處“藕神祠”。[5]

李清照紀念堂

章丘清照園位于明水百脈泉畔, 占地總面積為1.8萬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綠地1萬平方米。于1997年5月1日正式開放。

山東青州紀念館

青州李清照紀念館位于青州古城西門外洋溪湖畔。占地約63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大門內有甬道北去,道東建有順河樓,西邊為四松亭,均為清代建筑。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

山東濟南紀念堂

濟南李清照紀念堂設在趵突泉公園內、 柳絮泉北側的一處庭院中,總面積約為360平方米。這一庭院北宋時為濟南盛族張氏的庭院,到了金代改為靈泉庵,清末改為咸豐進士山東巡撫丁寶禎的祠堂。因清代初期詩人田雯一首《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詩,人們誤認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邊,其后文人墨客皆牽合附會,遂有李清照故宅在濟南之說。

浙江金華紀念堂

李清照紀念館金華李清照紀念堂設在金華市南隅八詠路八詠樓上。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又名元暢樓,為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太守沈約修建,1994年,八詠樓文物保護管理所將八詠樓正廳改為李清照紀念堂。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門一帶居住過,有關部門在柳浪聞鶯公園內,擇地于水杉林的小溪邊,建造了清照亭,于2002年開放。濟南歷城區蟠龍山森林公園內,也設有清照亭,2004年開放。

李清照曾被尊為藕花神,供奉于濟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自清代起,濟南人民就將李清照封為藕神以祭祀。

另外在濟南的泉城廣場、河南開封的濱河路、北京的中華世紀壇三層環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

宋詞四大家

蘇軾    辛棄疾    柳永    李清照    

金石學代表人物

歐陽修    趙明誠    李清照    

參考資料

1.宋代詞人李清照生平  . 大眾網 . [2016-3-11]

2.李清照詩詞藝術特色及作品列表  . 鳳網 . [2016-3-11]

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 鳳網 . [2016-3-11]

4.李清照  . 古詩文網 . [2015-9-21]

5.李清照紀念館有多少  . 新浪新聞 . [2016-3-1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她在古典文學上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女詩人,兩宋詞壇上頗有影響的人
天邊的迷香 永遠的李清照
【智泉聊書】【中國作協會員】郭進拴丨讀《李清照詞傳》有感
婉約派代表李清照的《漁家傲》,為何被稱為罕見的豪邁風格作品
這對大師夫婦,被譽為當代李清照與趙明誠
千古才女李易安 一曲斷腸朱淑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铁力市| 突泉县| 五大连池市| 小金县| 雅安市| 凤山市| 陇川县| 桃江县| 三门峡市| 开鲁县| 合山市| 卢龙县| 克东县| 东安县| 冕宁县| 吉木萨尔县| 苍山县| 桑日县| 九龙城区| 胶南市| 赤壁市| 德保县| 宜章县| 禹州市| 汉寿县| 泉州市| 扬州市| 二连浩特市| 永春县| 营口市| 栾城县| 宜黄县| 友谊县| 玉门市| 九寨沟县| 策勒县| 泸水县| 无为县| 宁城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