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遺產是老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財富,因為古時候特有的制度體系,留下了很多值得不斷傳承下去的東西。就拿孝字來說吧,它就是那些文化里面排在第一位的文化,也是現在乃至以后我們必須要堅持的文化。孝文化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能夠這樣不斷傳承下來,可見其的重要性。
著名政治學家黑格爾就說中國的特性就是因為這個孝文化。這個文化在歷朝歷代里面是影響最深的一個文化,在歷史上就出過很多被歌詠的孝子,在這些孝順的人的背后,其實就是一個家庭的教養。只有教養好的家庭才能教出孝順的孩子。孝這個字就蘊含了許多文化以及愛意在里面。但是也有這么一句話,似乎是在說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福氣跟生活,就不用再管老人了。這句話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它出自《增廣賢文》。
其實這句話的上半句我們大家應該都聽了很多次,但是這下半句是人們比較少念叨的吧。其實這下半句里面蘊含著大智慧。很多父母老了的時候老是抱怨自己的子女不孝順,其實就是沒有明白這半句詩是在講什么。如果父母從小就好好教育孩子,告訴他們孝順的重要,并且以身作則的話,我相信,教出來的孩子肯定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父母的教育以及自己做事態度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這上半句詩的意思大家肯定不陌生,就是說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就沒必要再為孩子操心了,畢竟父母不可能為孩子操心一輩子,他們有自己的福氣。這個時候就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生活,他們未來能生活成什么樣子,就是他們自己福氣了。但是取決他們獨立之后究竟會生活成什么樣子,還是跟父母的教育有關系,要是這個孩子比較成熟,那么這個孩子的將來不會差到哪里去,要是父母遲遲不肯放手,并且缺少教育的話,那么當自己老了,就肯定得不到孩子們的孝順,甚至可能會被啃老。
這下半句呢,就是在說父母沒必要為孩子做牛做馬的,不該呵護他們一輩子。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要讓他出去經受風雨的摧殘,感受世間冷暖,不然還以為這個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很多東西呢。凡是經歷,皆是成長。
很多父母總是沒有領會到這一句,到老了自己的孩子還是個孩子,自己已經沒有力氣來幫他們事事都做到位,還不能享受老來兒女孝順的場面。等到孩子有一天明白,他們反過來還會怨恨你這個人,把他教的什么都不是。父母到了這個年齡再來悔悟的時候其實都太晚了,到時候老了不能享樂就更加難受了。
要想自己的孩子在自己老的時候孝順自己,那就要進行正確的教導,既不能事事呵護,更不能去催著他快點長大。只有一個心理健全的孩子才能接受好的教育成為好的人。有的教育就是要狠心才可以,所以父母們,你們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