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先民很早就在羅布泊旁邊繁衍生息,時間上溯可達到中原王朝的夏朝時代。后來才逐漸發展成城邦國家。在漢朝影響抵達西域之前的西漢初年,西域逐漸被強大的匈奴汗國控制。匈奴人從這里征繳賦稅、馬匹。
當張騫出于軍事目的的需要穿過西域去往大月氏的途中西域才見著中原史書。從此樓蘭于匈奴、漢帝國兩大勢力間搖擺,最終成為了傾漢政權并邀請漢朝駐軍。開啟了樓蘭(鄯善)繁榮的幾百年。
絲綢之路開通后,無數東西方的客商在樓蘭打尖住店、交接貨物。在消費和稅收的帶動下,樓蘭迅速壯大。樓蘭作為地處交通要沖的位置和富庶,加上相對弱的可憐的軍事力量使樓蘭成為南北兩大強權帝國爭奪的焦點。于是樓蘭王把兩個兒子分別送到匈奴和西漢為人質,這樣兩不得罪。
當樓蘭王去世后,客居匈奴的王子搶先回國繼承王位。這個二貨以為有匈奴的強大居然外交全面倒向了匈奴。這下漢帝國的憤怒的小火苗越燒越旺,派出使者打上門去。這個使團也是夠壞的,到達樓蘭以宣旨為名聚集樓蘭王和大臣。當樓蘭王抵達的時候,漢朝使團迅速實行斬首行動。直接斬殺樓蘭王,并把人頭懸掛在宮門以示警戒。這就是是惹怒漢朝的下場。
客居漢朝的王子回國繼承王位。這位新樓蘭王由于長期客居漢朝所以對朝中大臣沒有什么威信。在都城中一來害怕掌權或者親匈奴的大臣謀朝篡位;又怕匈奴軍隊打過來顛覆他的政權。于是他做了三件事,先開了樓蘭歷史上嶄新的一頁。
第一遷都到他認為安全的扜泥城;第二邀請漢王朝在樓蘭駐軍,這樣可以保證他的安全;第三改國名為鄯善。從此鄯善國徹底成為親漢政權并成為西域都護府的駐地之一。
樓蘭隨著絲綢之路而興盛繁榮,但是繁榮之中也逐漸產生很大的隱患。首先樓蘭地處羅布泊旁邊的綠洲,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大量土地的種植開采。超出綠洲水土的的最大負載能力,樹木大量被砍伐建造房屋。水土流失嚴重,逐漸沙化。因此,樓蘭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環保法律來保護環境。
但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人口太多了。商業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西域都護的漢朝駐軍在加上由于和平帶來的人口自然爆發,土地開墾透支;樹木砍伐繁榮的樓蘭逐漸衰敗。根據記載到東晉的時候古城沒有了豐富的水土,此地已經成為風沙蓋地之地。沒有野獸和鮮活的樹木,一片死寂。
鄯善居民早就轉移到了其他地區建立新城。隨著南北朝時期中原的動蕩,再也沒有詳細的記載鄯善國的情況。到唐朝時期西域再次納入中原版圖的時候,鄯善已經消逝在史書和歷史長河中了。
漢朝衰落,樓蘭國也不知所蹤了,對于它的消失有很多說法。
說法一:缺水遷徙
干旱、缺水,樓蘭國的環境進一步惡化,樓蘭居民不得不放棄這片土地,有的遠走西域,有的則歸附中原。
說法二:羅布泊的游移
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那就是羅布泊以1500年為周期進行游移,導致樓蘭國毀于這次游移。
說法三:新商路的開辟
新絲綢之路:哈密-吐魯番一線的新絲路開辟,導致樓蘭的絲綢之路樞紐地位下降,人們失去了基本的經濟來源,不得不遷徙,導致樓蘭廢棄。
說法四:瘟疫導致人口滅絕
外來瘟疫席卷樓蘭,導致大部分居民喪生,僥幸活著的人紛紛離開樓蘭,融入其他民族。
說法五:失去漢朝庇護,被外民族入侵
漢朝衰落后,無法護佑樓蘭的周全,導致外來民族入侵,樓蘭人屋里抵抗,最終被征服,衰落。以上是關于樓蘭國消失的幾個原因,至于真的原因是什么,還要留待考古學家進一步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