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里的條條框框很多,每個人都要在事無巨細的規則條例中行動,當然也包括皇帝。看似皇帝權力至高無上,想干嘛就干嘛,其實這都是假象。
有時候皇帝也不得不在繁雜的規定中低下高貴的頭顱,哪怕是與妃子之間的“私事”。而清代后宮的特殊機構“敬事房”,就是這么一個有意思的機構。
敬事房這一機構,專門負責記錄皇帝的“夫妻生活”。皇上新婚之后,皇后隨侍皇上居三個月,一直要度過新婚燕爾之期,然后才在東、西六宮中擇一居處。
除皇后外,凡被皇帝挑選御幸的妃嬪,都配備一塊玉牌。皇帝臨幸某宮人,由敬事房內侍記下年月日期,以備日后被幸者懷孕之時可以檢查。
這本“承幸簿”屬宮闈秘史,皇帝在世時,除皇帝本人以外,只有太后有權調閱。皇帝駕崩后,“承幸簿”亦隨之付之一炬。
往上追溯,這件事應該和明朝嘉靖皇帝有關。嘉靖迷信丹藥方術,他派人到處采集靈芝,并經常吞服道士們煉制的丹藥。為滿足自己修道和淫樂,嘉靖數次遴選民女入宮,每次數百名。
嘉靖二十一年,嘉靖命宮女們清晨采集甘露兌服參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宮女病倒。宮女們忍無可忍,于是在晚上“侍寢”時差點將嘉靖勒死,這就是歷史上罕見的宮女弒君的“壬寅宮變”。
因為有敬事房的存在,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連這點隱私也沒有了,叫人情何以堪!康熙皇帝第一個就后悔了。
那怎么辦呢?于是康熙大肆修建圓明園、避暑山莊等行宮,在行宮里就不用受“敬事房”的管束了。
后來嘉慶、咸豐等皇帝,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圓明園里,這可比宮里要“自由”得多。
但是當時敬事房的存在,依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而敬事房的太監掌管著后宮嬪妃的人生幸福,所以,許多后宮女子為了多得到一些受寵機會,不得不巴結這些太監,以期自己的牌子能經常出現在皇帝面前。
參考資料:
《清代后宮制度論述》
《中國古代秘書知識》
讀者們,關于敬事房,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