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阿司匹林或將成為預防肝癌的良藥,但是服用要注意這些
抗癌的一定是抗癌藥嗎?不,醫藥知識博大精深,即使是非腫瘤藥物,也會有抗癌功效,比如——阿司匹林。
近日,一則新聞又將阿司匹林的抗癌功效推上了至高點,到底,“神藥”阿司匹林有沒有抗癌效果呢?
“神藥”阿司匹林或可防肝癌
阿司匹林因為在心血管疾病上的突出表現,早已有“神藥”的美譽。去年3月,臺北容民總醫院的Wu Chunying博士及其研究團隊發表在《JAMA·內科醫學》上的文章,又再次鞏固了阿司匹林的“神藥”地位。
最近幾十年來,肝癌一直是醫學界的大患,為了降低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眾所周知,乙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誘因之一,而現有的核苷酸類似物(NAs)抗病毒治療方法適用率較低,起效也較慢,難以面對全世界2.5億慢性乙肝患者這一沉重壓力,因此急需一種更高效的可降低肝癌風險的療法。
此前美國已有一些研究團隊發現了阿司匹林對肝癌的預防效果,不過由于研究涉及的基本都是歐美發達國家的人群,不僅年齡、性別、目前治療狀況等各種混雜因素有較大差異,肝癌誘因也以丙肝為主,所以以往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直接應用于乙肝更為盛行的發展中國家。因此臺灣學者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國人列隊研究。
這次研究選取了臺灣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中1997年至2012年的單一慢性乙型肝炎病例,最終一共納入10615名研究對象。研究人員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持續90天每天接受阿司匹林治療,另一組不做血小板藥物治療,并隨訪直至患者確診肝癌、或死亡、或研究結束。
結果發現,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的一組患者5年累計肝癌發病率為5.2%,另一組未治療的患者5年累計肝癌發病率為7.78%。阿司匹林明顯降低了乙肝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
且研究人員結合了諸多變量進行分析,依然得到了阿司匹林是降低肝癌發生風險的獨立因素的結果。接受90天阿司匹林治療后該效果可達到29%左右。
顯然,阿司匹林有希望成為乙肝患者預防肝癌的新的良藥。
阿司匹林抗癌作用樂觀,但要注意別濫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阿司匹林應用于抗癌的前景十分樂觀,但現在還不是可以廣泛使用的時候。阿司匹林對于胃腸道的副作用,仍然是應用上的一大風險。
早前就有一個新聞,周先生因高血壓服用阿司匹林,結果造成消化道大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重度貧血。
像周先生這樣因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后要住院治療的患者并不少見。大約50%以上的阿司匹林長期使用者會出現胃十二指腸黏膜病變,輕微的只是淺表損傷或輕度糜爛,嚴重的往往是出血、穿孔等危險問題。
可見阿司匹林不應當私自使用,否則可能釀成事故。
哪些人可用阿司匹林做一級預防?
目前阿司匹林主要還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藥物使用。阿司匹林效果雖好,但由于出血風險同樣大,因此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時,也需要衡量獲益與風險,只有當獲益遠超過風險時,才應該使用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策略。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和《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9更新版)》的建議,年齡小于或等于50歲、年齡大于或等于70歲、具備高出血風險且經評估出血風險比血栓風險還大的患者,就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策略。
當然,作為一種簡單、廉價的藥物,我們也希望阿司匹林有天能真正走上神壇,為廣大腸胃病、肝病、傳染病和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資料:
1 阿司匹林或可降低肺癌和肝癌風險.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9年第7期
2 別跟風!阿司匹林不能隨便吃.健康報.2017年2月22日
3 阿司匹林不是神藥 無指征濫用可能會“要命”.科技日報.2019年6月27日
【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