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薦稿記者博客聯系記者宇通新能源客車
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盾構機組裝車間
富士康鄭州廠區航拍圖
□鄭州觀察記者 欒姍 本報通訊員李智超
■到2020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力爭突破1萬億元
■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
■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成為世界“金剛石之都”
當前,鄭州新型工業化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機遇。從發展大局看,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工業化開辟了廣闊空間。從發展規律看,鄭州處于工業化提升期,面臨著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和深度促進兩化融合的雙重契機。從發展條件看,新一輪改革全面啟動,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加快打造核心增長板塊,激發了工業化的內生動力。
3月20日,記者從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意見》已正式印發,通過大力實施“3366”戰略,描繪出了一幅鄭州市新型工業化路線圖。
優化布局,打造三大增長板塊
按照“一區一主業”原則,突出地域特色,發揮集聚效應,打造三大增長板塊,形成主業突出、板塊聯動、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2020年,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4萬億元。
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鄭市、中牟縣為主,打造以航空港實驗區為核心增長極的開放增長板塊。其中,航空港區重點發展智能終端(手機)、生物及醫藥、精密制造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業;新鄭市重點提升現代食品制造業,積極培育非晶智能裝備產業;中牟縣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
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水區為主,打造新型工業化創新發展板塊。其中,高新區重點建設IT產業園、“北斗云谷”,大力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金水區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及研發、工業創意、3D打印等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產業。
以滎陽市、登封市、新密市、上街區、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回族區、惠濟區為主,打造新型工業化轉型升級板塊。其中,滎陽市重點提升裝備制造業,重點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登封市重點培育發展現代家居制造業;新密市重點培育發展環保裝備產業等。
開放增長板塊的工業總產值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8萬億元,占總量的近“半壁江山”。
調整結構,構建三大產業體系
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戰略支撐產業為主體、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的三大新型工業體系。
加快產業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發展,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兩大戰略支撐產業。積極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3000億元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高新區500億元級以軟件及新興業態發展為主的產業集群建設,將鄭州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制造基地;加快建設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牟縣為主的2000億元級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世界級客車生產基地;加快實施新大方液壓支架運輸裝備、弗雷森電液信息化智能變速拖拉機等一批重點項目,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
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及醫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施酷派、中興智能手機等一批重點項目,努力建設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加快實施蘋果手機分撥和結算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著力形成千億元級物聯網產業;依托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等,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數據云計算樞紐和產業基地。
改造提升現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裝及家居制造、鋁及鋁精深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實施好想你紅棗產業園、頂新擴大再投資項目、花花牛乳制品生產線等一批重點項目,推進鄭州2000億元級食品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實施香港迅捷新密服裝產業園、曲梁同盈服裝城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鄭州千億元級中高端服裝產業集群等。
重點保障,達到預期目標
未來5年,鄭州工業增加值力爭突破1萬億元,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4萬億元;鄭州戰略性產業占工業的比重提升70%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降低20%以下;鄭州兩化融合指數達90%以上,信息消費規模力爭突破1000億元;鄭州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4%左右,超額完成國家、省下達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鄭州市堅持優化結構與擴大規模相結合、堅持開放帶動與培育本土相結合、堅持創新驅動與投資拉動相結合、堅持集群發展與綠色生態相結合,通過實施產業集群、園區建設、企業培育、重點項目、兩化融合、綠色發展六大重點工程,強化組織、政策、土地、資金、運行、服務保障,大力構建新型工業體系,為打造“四個河南”和鄭州都市區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上一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