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通
博浪椎秦,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錘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庫。”這里,說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張良求力士椎刺秦始皇的故事。
張良字子房,原為韓國(都城在今新鄭市)貴族。其祖輩多為韓國高官。尤其他的祖父張開地,為韓昭侯、宣惠王、襄王三朝宰相;父親張平也曾任韓僖王、桓惠王二朝宰相,地位顯赫、權勢威重。然而就在他父親死后的20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韓國終被日益強大的秦國所滅。此時,張良尚未成年,正在淮陽學禮,得知國破家亡,他決心反秦復韓,為國雪恥。
其時,張良雖然家境敗落,但仍有不少土地、財產,并有奴仆300余人,于是他傾其所有,悉散家財,尋訪力士刺客。為此,他弟死不葬,一心一意為韓報仇。后來經人推薦,他找到了一名力士。此人力大無窮,身手不凡,可舞動120斤(舊制,約合今制50市斤)重的大鐵椎。二人認真策劃,尋找戰機,伺機椎殺秦始皇。不久,聞知秦始皇要率眾東巡,張良即和力士一起,奔赴秦始皇冬巡的必經之地博浪(古稱博浪城,在今我省原陽東南),設下埋伏,乘機椎殺秦始皇。
這次行刺沒有成功。原因是行動中力士用力過猛,鐵椎沒有擊中秦始皇,只是誤中了他的副車。受此驚擾,秦始皇大為震怒,下命進行全國大搜捕,捉拿刺客。張良眼見椎刺計劃落敗,只好隱姓埋名,逃亡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雖然這次刺秦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但張良反秦復韓的決心并未泯滅。不久,他又投身到全國的反秦滅秦運動中,組織各種力量,參與各項活動。后來,他投靠劉邦,為之出謀獻策,不僅滅掉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秦國,也在后來楚漢相斗中,為劉邦奪取天下、稱孤道寡立下了汗馬功勞。世稱張良為“西漢開國、佐命‘三杰’之最”。連劉邦都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博浪椎秦,也作“椎秦報韓”“博浪椎”“博浪沙”,主要用來表示仁人志士舍家忘身、決心報國復仇的英勇氣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