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芒種,麥浪翻滾。6月5日晚,歷時4年打造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迎來沉甸甸的收獲:作為中國最大的戲劇聚落群,這一大型文旅項目在鄭州舉行開城儀式,并于6月6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鄭報全媒體記者 成燕 秦華/文 李焱 馬健/圖)
一座城:創造中國最大戲劇聚落群
紅廟小學、張家大院、李家村茶鋪、地坑院……穿過百畝豐收的麥田,穿梭在由56個迷宮般的格子組成的戲劇聚落群里,你會在擁有不同場景的21個劇場中移步換景,體驗著不同時代的悲歡離合故事。
走進李家村劇場,時間定格在1942年的那場大饑荒。除李家村劇場、幻城劇場、火車站劇場三大劇場外,這里還有十幾個微劇場、情景戲劇空間,每天有近700分鐘不重復的演出,近千名演職人員參演。
當夜幕降臨,在光與影的變幻中眺望《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在328米長、15米高的夯土墻上徐徐展開,那恢宏的長卷令人震撼。
一組劇:向中華文明致敬
4年來,她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方法在中原沃土上像尋寶一樣不停地擷取著文化素材,巧妙地串在一起,砌成了展露芳容的戲劇幻城。
“只有河南的戲劇,從規模來講,全中國最大;從時長來講,全中國最長;從這個品類的新鮮度來講,是全中國唯一的。”該項目總構想、總導演、總編劇王潮歌說,“它并不是一個劇場,不是兩個劇場,而是擁有21個劇場的聚落群黏合在一起。它的黏合劑很有意思,是用棋盤格局分割出不同的場景和表演空間,人置身在這個城里需要選擇,會迷失、會尋找,會走不出去。”
一部書:譜寫“黃河故事”河南篇章
在戲劇幻城的開篇,呈現了一方215立方米的黃土,河南的18個地級市,1700多個縣、鄉、鎮的名字都鐫刻在高高的黃土墻上,引發觀眾思索“我們從哪里來”的永恒哲學命題。
著名豫籍作家劉震云參觀后深受震撼:“你現在來這里,可能看到的是過去的和現在的河南,它可能只是河南的文化名片,而三五百年之后,它會成為一張歷史的名片,把河南的記憶、思想,對文化的貢獻等永留史冊。”
一片情:蘸著黃河水書寫“只有河南”
“黃河岸邊的舞臺,麥浪上的吟唱。”走進幻城,俯仰皆是蘸著黃河水書寫的中華滄桑歷史,飽含著中原兒女對這片熱土的濃濃深情。
“走進這個戲劇幻城,我想到了4個詞,那就是大氣、感動、包容、自豪。我們不回避過去的苦難,我們從中找尋到人性的光芒。在這里,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是一個河南人!”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深有感觸地說。
“在這里,我們讀懂糧食的意義,感受到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磅礴偉力。這是河南、鄭州帶給世界的驚喜。”眾多嘉賓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