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遇事勇敢果斷,因此在家教育小孩時,盡量放寬對小孩的要求,不過分約束小孩的性格形成,有時候更會縱容一些行為,希望小孩能夠在外面不受欺負。
但父母的這種教育往往會造就出一個在家里“橫行霸道”的孩子,家長卻以為這是因為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其實并不然。
在家很霸道,在外邊很慫的孩子的共同點
不聽父母話
小孩子在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為一直以來,凡是好的東西,父母肯定第一個給孩子,在家里孩子就算把家里搞得很亂,有些家長也不會怎么說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知道父母不會說自己,就敢和家長頂嘴,不聽家長的話,我行我素。
在外面很溫順
這種類型的孩子一旦走出家門,就開始變得畏縮、怯懦,例如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別的小朋友搶奪玩具,這樣的小孩只能默默地尋求家長的幫助。
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孩子的家長們會感到驚訝,為什么孩子在家里那么霸道,而在外面卻不一樣,試問“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是不是害怕別的小朋友”,孩子卻被搞糊涂,根本無法形容自己情緒的變化。
為什么孩子會成為“窩里橫”?
家里沒有規(guī)矩,外面規(guī)矩很多
家長在家中對孩子教育基本比較寬松、放任,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在家里橫沖直撞,對孩子來說沒有規(guī)矩可言,孩子缺乏內(nèi)心的秩序感,就會形成在家里很霸道的性格。
孩子沒有共情心
這種類型的孩子在家里,最基本的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有想不到,沒有自己得不到的。
在家時,這種孩子不需要通過一些艱難的方式來獲取東西,在家里也能很直白的表達心中的想法,不需要繞彎子,這樣這樣孩子的情商都會比較低,一旦出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流,沒辦法理解其他孩子的想法。
父母過于愛孩子
父母們都太溺愛孩子,基本只要不掀開天花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讓孩子個性自由發(fā)展。當孩子走出家門時,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別人并不會彼此謙讓,這樣的孩子在家里和外面的環(huán)境上都會感覺到不同。
孩子覺得自己不合群
這些孩子由于長期受到家庭的寵愛,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與其他孩子有很大不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自己一起玩就會造成矛盾。
他們會覺得自己似乎是個不合群的人,會開始自卑,不知道該怎樣與其他朋友相處。形成遇人膽怯,不愿溝通的局面。
孩子對外部環(huán)境沒有安全感在家不管你做什么,父母都會原諒的,但父母越包容孩子,孩子就越能獨立地依賴父母,自卑是一種很強烈的心理。
因為進入社會之后,家長沒辦法照顧他,他就會變得畏手畏腳,因為他對外部環(huán)境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如何改變孩子在家里橫,外面慫的情況
制定家規(guī)孩子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孩子立一個正確的規(guī)矩,不要讓孩子任由發(fā)展,對要給予表揚,錯要有批評,甚至是懲罰,讓孩子的思維意識有對有錯。
家長即使再忙,也要抽時間,經(jīng)常帶孩子出去走走,與其他小朋友多交流,讓孩子慢慢適應外面的社會,懂得社會規(guī)則。
提高孩子安全感父母既要管孩子,又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父母之所以懲罰孩子,是希望孩子長大后能有個正確的分寸,而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讓孩子明白家長是希望孩子能更優(yōu)秀。
父母也要讓孩子多學點東西,提高自己的能力,經(jīng)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在父母不在身邊時,增強自信心。
克制自己愛孩子的新孩子在家里很霸道的表現(xiàn),基本都是父母寵出來的,每一位家長都愛自己孩子,但是有一種愛叫做溺愛,大家都知道溺愛很不好。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陪伴孩子,在家里縱容孩子,當孩子離開之后,能適應那個小社會嗎?在家里是“小霸王”,但是在外面會被人抵制、欺負,因此對孩子必須不能過分縱容,要讓他們知道對錯、有規(guī)矩、明辨是非。
幫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溝通
父母可經(jīng)常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交流,讓孩子敢于和其他小朋友做朋友。
結語:每一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要給他最好,正確的管教、適當?shù)姆攀?、適當?shù)囊?,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好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