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產物。在變化萬千的交易世界,若想不被他人左右,必須用心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堅守正確的投資理念。
之前坤鵬論已經把一些關鍵的股票指數給大家介紹了個遍,它們都直接關系到價值投資,只要搞懂它們,你根本不用每天分秒不差地盯著大盤,那是投機者的專屬,而你基本上該干啥干啥,特別是熊市的時候,就更輕松了,盯好幾只股,到達買進的關鍵指標時,買,就這么簡單。
但巴菲特說的一句話讓坤鵬論很有感觸,干什么就得懂什么語言,做股票投資,就得學會股票的語言,即使你根本不關注,但也得清楚它背后說的是什么。
所以,今天坤鵬論就把最常見的,也是大部分股票軟件中顯示的股票名詞一網打盡,花個十幾二十分鐘,咱們一起ABC,爭取學會它們。
而且,這些名詞大多都挺神奇,每個名詞幾乎都會有人開發出一套獨家秘笈,信誓旦旦,保你賺翻天,比如:
《成功老股民的滴血總結:換手率高表示什么?看懂就離高手不遠》
《量比選股戰法,一買就漲,翻爛股票書你也找不著!》
《股市上的外盤與內盤 3分鐘高效選股》
《委比——股票中被多數人忽略的指標卻暗藏玄機!》
《極少人知道的振幅選股方法,每天開盤前看三遍!》
......
人吧,總是愛把簡單的事使勁往復雜里去搞,以證明這件事很不簡單,自己很高明,其實,除此之外,大部分沒有卵用。
特別是互聯網時代,技術高手亂入,自以為技術可以橫掃一切的高手,開始執著地推行技術流。
但是,股票市場背后交易的不是機器而是人,到目前為止,所有妄圖用技術對抗人性的,都沒有成功,就像近代經濟學家總想用數學模型為經濟找規律一樣,驗證前事似乎神準,預言未來沒一個成功。
所以,如果你想未來堅守價值投資,這些名詞必須懂,但名詞背后的奇技淫巧,還是算了,小心被帶進溝里。
1.總手
它表示的是從開盤到即時的股票成交量。
在股市中最小的交易量是1手,1手是100股,比如:某只股票一股10元,1手就是1000元,某只股票顯示總手17.22萬,也就是17.22萬手,如果一股10元,那就是:
172200*100*10=172200000元,也就是1.722億。
不過,這個數不用你算,股票軟件會在它旁邊的“金額”中直接顯示出來。
2.換手(率)
也叫周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它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之一。
計算公式:
換手率(周轉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流通股)x 100%
其數值越大,不僅說明買賣的活躍,還表明交易者之間買賣的充分程度。
一般來講,換手率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線資金追逐的對象,投機性較強,股價起伏較大,風險也相對較大。
有人總結了這個數值的關鍵點,比如:
日換手率低于3%,說明不受市場關注,成交比較冷清,如果這時候股價還在大漲,說明主力控盤較高。
日換手率在3%~7%,說明成交比較活躍,手握雄厚資金的莊家(又叫主力,這是個中國特色的名詞,連賭博里面的詞都借過來了,可見中國股市得有多投機),也在積極參與;
日換手率大于7%,甚至超過10%,說明股民的成交非常活躍,并且有大金主莊家在進出,股票價格低的時候肯定是進,價格高的時候自然就是出。
坤鵬論看了一些投機高手的文章,真的很佩服他們的鉆研精神,但是,韭菜終究是韭菜,如果過于執著去猜莊家的心思,最終大概率落入人家的圈套,被收割。
如果你堅定地想做價值投資,這些旁門左道知道就好,真按其操作,可能會贏了一時,但最終都會輸回去。
別忘了只要把股市當成賭場,那你不是現在的窮鬼,就是未來的窮鬼,因為賭場的鐵律是:誰的資本大,誰的贏率高,人家可是有“無限財富”、“賭徒輸光定律”、“凱利公式”等高大上的理論和公式支撐的,對了!凱利公式在股票投資中也經常被用到,巴菲特也用它來管理過資金。
3.量比
它是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指股市開市后平均每分鐘的成交量與過去5個交易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之比。
計算公式:
量比=(現成交總手數 / 現累計開市時間(分) )÷ 過去5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
量比的數值越大,表明了該股當日流入的資金越多,市場活躍度越高;
反之,量比值越小,說明了資金的流入越少,市場活躍度越低。
這個值也有人研究,給出的標準如下:
0.8~1.5倍,說明成交量處于正常水平;
1.5~2.5倍,說明為溫和放量;
2.5~5倍,說明明顯放量;
5~10倍,說明劇烈放量;
量比達到10倍以上,一般可以考慮反向操作;
最比達到20倍以上,說明極端放量。
4.今開
這個簡單,今天的開盤價,開盤價又稱開市價,是指某股票在每個交易日開市后的第一筆每股買賣成交價格。
世界上大多數證券交易所都采用成交額最大原則來確定開盤價。
如果開市后一段時間內(通常為半小時)某股票沒有買賣或沒有成交,則取前一日的收盤價作為其當日的開盤價。
如果某股票連續數日未成交,則由證券交易所的場內中介經紀人根據客戶對該股票買賣委托的價格走勢提出指導價,促使成交后作為該股票的開盤價。
5.昨收
和今開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昨天股市收盤時股票的最后價格。
6.漲停和跌停
漲跌停板制度源于國外早期證券市場,是證券市場中為了防止交易價格的暴漲暴跌,抑制過度投機現象,對每只股票當天價格的漲跌幅度予以適當限制的一種交易制度,規定了交易價格在一個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動幅度為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上下百分之幾。
也就是規定了當日交易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
在中國A股,漲幅和跌幅都有限制,標準是±10%,到達這個限度后就叫漲停板或跌停板,S或ST打頭的股票一天漲跌幅限度為±5%。
10%的漲跌幅是針對上一交易日股價而言,即今天這支股票股價漲或跌10%股價就不會再漲跌了,被限制了,不過,并不影響買賣。
但是,一旦達到漲停且買盤封單量很大,是很難買到的,因為這時股價較高,賣的人很少,大家都不愿意賣。
如果跌停的話,一樣也可以買賣,不過,股票跌停時,賣單巨大,如果你要賣出,你的委托排在巨大的賣單后面,成交很難,但如果你要買入則很容易。
另外,第一次上市交易股票當天沒有漲停限制,第二天才有限制,股市中的權證也沒有漲停和跌停限制。
7.外盤和內盤
內盤常用S表示,外盤用B表示。
內盤:在成交量中以主動性叫賣價格成交的數量,所謂主動性叫賣,即是在實盤買賣中,賣方主動以低于或等于當前買一的價格掛單賣出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空方的總體實力。
外盤:在成交量中以主動性叫買價格成交的數量,所謂主動性叫買,即是在實盤買賣中,買方主動以高于或等于當前賣一的價格掛單買入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多方的總體實力。
這個用一個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如果A下單5元買,B下單5.01元賣,當然不會成交,5元就是買入價,5.01 就是賣出價。
這時,有C下單 5.01元買,于是B的股票就賣給了C,這時候,成交價是 5.01元。
這種主動去適應賣方的價格而成交的叫外盤,國內股票軟件一般用紅色數字表示。
還是上面的情況,如果D下單5元賣,于是A和D就成交了,這時候成交價是5元。
而這種主動迎合買方的價格而成交的叫內盤,國內股票軟件一般用綠色數字表示。
如果外盤累計數量比內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表示很多人在搶盤買入股票,這時股票有股價上漲趨勢。
反之,當內盤累計數量比外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下跌時表示很多人在強拋賣出股票。
坤鵬論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兩個數據參考意義不大,因為莊家可以利用外盤、內盤的數量來進行欺騙,而且它并不是在所有時間都有效,在許多時候外盤大,股價并不一定上漲;內盤大,股價也并不一定下跌。
8.委比
它是衡量一段時間內場內買、賣盤強弱的技術指標,反映出了買方、賣方委托掛單的情況,投資者可以及時了解場內的即時買賣盤強弱情況。
簡單理解就是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
實話說,坤鵬論對于這個名詞的理解不夠,也找了N多的文章學習,但大部分都源自百度百科。
計算公式:
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委買手數:所有個股委托買入下五檔的總數量。
委賣手數:所有個股委托賣出上五檔的總數量。
這兩個數據可以在股票軟件相應股票的詳情頁中看到,一般在右側。
委比的取值自-100%到+100%,+100%表示全部的委托均是買盤,漲停的股票的委比一般是100%,而跌停是-100%;委比為0,意思是買入(托單)和賣出(壓單)的數量相等,即委買:委賣=5:5。(比值為10的情況下)。
9.振幅
振幅是指股票開盤后最高價、最低價之差的絕對值與股價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
振幅=(當日最高點的價格一當日最低點的價格)÷昨日收盤價×100%
振幅=最高點的幅度-最低點的幅度
股票振幅可分為:日振幅、周振幅和月振幅等類型。
振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只股票的交易活躍度,如果一只股票的振幅較小,說明該股乏人問津、應者寥寥,沒有主力或者主力處于蟄伏期;
如果一只股票的振幅適中或較大,則說明該股主力正運作其中,股價絕不會停滯不前。
10.總股本和流通股本
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總數,總股本=流通股本+未流通股本。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發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沒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份, 因為有一部分是公司內部大股東的或是其他方式獲得的,成本價很低,所以一段時間內不給賣,簡稱 未流通股本或未解禁股本。
流通股本是一句很有中國特色的股市術語,外國的股票從一上市就是全流通的。
對于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現在國內的股票市場只有極小部分還沒有“全流通”。
11.總值、流值
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它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的總股數(總市值=總股本×現股價),即為該公司在市場上的價值,也就是公司的市價總值。
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加總,就可得出整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
流通市值(流值)就是這個股票以現在的股價看,該公司在市場上可交易的股票一共值多少錢(流通市值=流通股本×現股價)。
12.均價
股票平均價格即從某個時點算起,到現在買賣雙方成交的平均價格。我們通常所說的,實時均價是現在這個時刻買賣股票的平均價格。
計算公式:
均價=(E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數
坤鵬論發現,“E分時成交”把許多菜鳥給搞得很迷糊,其實這是許多文章抄來抄去不求甚解的問題,它的意思是“成交明細區中的分時成交”,成交明細區也叫E區。
股票平均價格反映了個股在一段時間以來的真實交易成本。
13.分時
分時圖是指大盤和個股的動態實時(即時)分時走勢圖,其在實戰研判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即時把握多空力量轉化即市場變化直接的根本所在。
14.5日均線
在股票軟件中,一般會有5日這個選項卡,里面顯示的是線性圖,看著讓人比較暈,對于價值投資來說,這線基本不用太看,就是要賣出時,要關注。
5日就是5日均線的簡稱,反映了股價在短時間內價格的變化趨勢,均線是一個短期均線,生動地刻畫了股價在短時間內的波動方向,對于短線操作意義重大。
15.日K、周K、月K
每天一根K線叫做日K線,同理每周和每月也就成了周K和月K。
K線圖這種圖表源處于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被當時日本米市的商人用來記錄米市的行情與價格波動,后因其細膩獨到的標畫方式而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貨市場。
通過K線圖,我們能夠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況現完全記錄下來,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檔后,在圖上即形成一種特殊區域或形態,不同的形態顯示出不同意義。
它能夠幫助我們全面透徹地觀察到市場的真正變化,從K線圖中,既可看到股價(或大市)的趨勢,也同時可以了解到每日市況的波動情形,同時可以非常方便地查看過往每天的情況。
K線圖學問蠻多,如果你愿意,可以深入學習一下,多會點沒壞處。
由于網上炒股的快捷、便利、信息傳播快、輔助軟件分析等帶來的便利,使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加偏愛于技術面的分析。于是,像“五日均線、十日均線,MACD、布林帶..........”等常見指標也被股民所耳熟能詳。
不過,交易者一旦對某一種指標接觸的較多后便容易對其產生依賴性,從而潛意識中排斥其它指標,殊不知一切指標都只是表象,都只是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最終成交后的痕跡,所以盡管對指標琢磨的再透徹、運用得再熟練,也可能是舍本逐末、未得要領。
坤鵬論最后再次重審,投資股票的本質就是投資公司,看盤并研究各種指標,其實是脫離了本質,更像是在賭。
盡管炒短線的投機方式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它只要落入賭的范疇,十賭九輸就是大概率的事,畢竟賭博和投機的市場,最終比拼的是誰更有錢,誰最有錢。
“在熊市中買資產,牛市中套現”。可惜很多股民都做反了。
他們把股市當成了游樂場,頻繁進進出出,這就是市場始終脫不了“一勝二平七輸”鐵律的原因,注定只有少數人能在市場中賺錢。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