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珍禽自然保護區,位于科右中旗東部,東西寬40公里,南北長45公里,總面積為12萬公頃,1995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國家一類保護珍禽白鸛、黑顴、丹頂鶴、白鶴、白鴆鶴、大鴇、金雕等7種;國家二類保護珍禽有27種。保護區內榆樹天然次生林、西伯利亞杏灌叢化草原和低濕地草甸植被鑲嵌分布,構成了典型的科爾沁草原自然景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植物450余種,鳥類200余種。
科爾沁珍禽自然保護區,位于科右中旗東部,東西寬40公里,南北長45公里,總面積為12萬公頃,1995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國家一類保護珍禽白鸛、黑顴、丹頂鶴、白鶴、白鴆鶴、大鴇、金雕等7種;國家二類保護珍禽有27種。保護區內榆樹天然次生林、西伯利亞杏灌叢化草原和低濕地草甸植被鑲嵌分布,構成了典型的科爾沁草原自然景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植物450余種,鳥類200余種。
保護區北靠興安盟突泉縣,東與吉林省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鄰,南以霍林河為邊界,西距科爾沁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彥呼舒鎮27公里。
科爾沁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科爾沁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及棲息在這里的鶴類、鸛類等珍稀鳥類為對象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較為完整地保留了科爾沁草原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形成了濕地珍禽、天然榆樹林、科爾沁草原三大代表性景觀。
濕地景觀
保護區內的濕地面積大,類型多,總面積約47344公頃。濕地是地球的腎臟,是百鳥聚居的地方。保護區內共有鳥類17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分別是白鸛、黑鸛、丹頂鶴、白鶴、白頭鶴、大鴇、金雕;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9種。白鸛、丹頂鶴、白鶴、白枕鶴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白琵鷺、大鴇被列入世界受嚴重威脅的物種。鶴類和鸛類在保護區的物種資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世界現有鶴類15種,我國有9種,居世界之冠。保護區有鶴類6種,其中白頭鶴、灰鶴屬旅鳥,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在本地區繁殖,而且數量均很大。保護區境內還有種子植物452種。
蒙古黃榆天然林景觀。保護區內有2.8萬公頃蒙古黃榆天然林。作為珍稀植物物種的蒙古黃榆,頑強地抵御著大自然的侵襲,生生不息,成為本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蒙古黃榆天然林為國家一級保護珍禽東方白鸛的棲息、繁衍提供了天然的隱蔽場所。每年都有白鸛在蒙古黃榆上筑巢繁衍,生兒育女。
科爾沁草原景觀
保護區內有3000公頃西伯利亞山杏天然次生林。它或疏或密,與坨甸相間的草原、榆樹疏林構成了獨特的科爾沁草原原始景觀。內蒙古地區由于連年干旱和畜牧業快速發展,作為內蒙古三大草原之一的科爾沁草原已經所剩無幾。而惟一能夠體現其原始景觀風貌的,只有科爾沁濕地珍禽自然保護區。
為保護科爾沁草原上這顆明珠,興安盟行署于1985年批準在這里建立自然保護區。1994年5月,保護區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11月6日,保護區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成立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為更加有效地開展保護管理工作,保護區設置了生態系統、物種保護、珍禽繁育三個核心區,核心區總面積為17807公頃。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珍稀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優美動人的自然風光,使保護區極具學術研究和生態旅游開發價值,慕名而來的國內外生物學家、旅游愛好者絡繹不絕。
沙漠怪柳
科爾沁草原隨著千百年的地貌變遷,出現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沙漠怪柳。它的形成是常年河流沖刷,種子變異加之人工砍伐和牛羊啃咬,形成了這種怪樣,這種現象也是世界上少有。
阿爾山是東北的一個城市,但它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同時它又有一個更重要的地理標志,在大興安嶺中部的偏西北側山路地帶的城市。它的林海主要是指大興安嶺,它茫茫的草原主要是指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四大草原環抱的城市,大興安嶺的一個城市,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城市。在這樣一個空間位置上,大家想到內蒙古,主要考慮的地方應該是中部和西部。實際上阿爾山在中國的東北部,在大興安嶺地區,毗鄰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邊境城市。
王小二大餅
內蒙古傳統食品。又稱吊爐大講。系興安盟已故回族廚師王小二創制。以高筋面粉、水、堿制成餅坯,用吊爐烤制而成。涼水加精鹽、食堿攪勻,倒入適量面粉調成軟性面團。靜置后成長方片.提起摔薄,抹上制好的軟油酥,疊折、神拉、盤坯、下劑,成適度大小的圓餅放入吊爐,經翻烤至熟即可。這種食品外焦里嫩、香酥可口,食用方便,經濟實惠。因此美名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