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捏脊就是捏脊梁骨。很多長壽老人也有按摩后背的習慣,尤其是捏脊療法,更是對老人的身體有很大的養生療病作用。捏脊又被稱為“捏積”。將后背皮肉間的這種粘連捏散,恢復脊背的氣血暢通,這樣,影響老年人生活的一些小毛病也會徹底消除。
-
捏脊的方法-捏脊的好處
常給老人捏捏脊,撫平一生的“積勞”
宋美齡女士在2003年10月24日去世,享年106歲。我在閱讀她的傳記的時候,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她每天都會讓按摩師給自己按摩后背,不用復雜的手法,只是捏一捏、抓一抓。實際上,很多長壽老人也有按摩后背的習慣,尤其是捏脊療法,更是對老人的身體有很大的養生療病作用。
捏脊就是捏脊梁骨。這種手法最早見于晉代醫家葛洪的《肘后方*治卒腹痛方》,文中說: “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脊背是全身氣血運行的大樞紐,最怕瘀積。只有脊背這個樞紐通暢,氣血運行通暢,才能帶走瘀積,滋養全身。人體氣血在運行過程中,因為內感七情、外感六淫邪氣,勢必出現瘀積、堵塞,而且通常是在背部阻塞最多。我們可以發現,小孩子的后背皮肉松軟,能提得很高,但很多中老年人就難以提起,這可不是肌肉結實的象征,而是體內的瘀積造成了皮肉的粘連。所以,捏脊又被稱為“捏積”。將后背皮肉間的這種粘連捏散,恢復脊背的氣血暢通,這樣,影響老年人生活的一些小毛病也會徹底消除。
如何捏脊呢?建議大家采用下面這種方法:
1.老人脫去上衣或將上衣撩起露出后背,俯臥在床上,全身放松。家屬將雙手用熱水溫順(夏日不需要),之后在老人的背部由上而下暗暗推拿3遍,使其肌肉松弛。
2.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腰椎或尾椎兩旁的皮下組織,食指及中指在前面做導引,拇指下壓并往前推。3根手指配合,一松一緊,從腰部開始往肩頸部有規律地捏。中間最好不要間斷,這樣能讓氣上下貫通,不致堵在某處。
3.捏到頸部時,雙手順著脊椎滑下來,將氣由上導到下,再重復第一步的動作,至少由下至上做3次,之后針對不舒服的地方局部加強。如果力道掌握得較好,3次之后,后背的肌膚就沒那么緊繃,通體舒暢。如果癥狀較嚴重,在捏完后的幾天內,背部可能都會有疼痛感,不過不必擔心,身體在捏脊后會越來越輕松。
4.如果遇到肌肉僵硬、氣血阻塞嚴重的地方,被捏者可能會感到疼痛難
忍,此時捏脊者的動作應該放緩或稍停片刻,但是手指不可放開,等對方放松后再繼續進行。另外,在捏脊的過程中指甲不宜過長,以免刮傷被捏者。
除了“捏”之外,還有一種“提”的方法。捏完3遍之后,仍從尾椎開始,每捏3次就提一下,稱為“捏三提一法”。如果手法到位而且捏的部位粘連比較重的話,在向上提的時候,往往會聽到啪的一聲。捏的時候一定要照顧到老人的痛感,掌握自己的力度,先輕而后逐漸加重。
老人為了子女的成長可謂辛苦一生,積勞成疾,兒女若能為父母捏積,就是在撫平老人一生的“積勞”。有了子女的這份孝心,老人想不長壽都難。
捏脊時,如果感覺比較疼痛,可以在被捏部位涂抹潤膚露等水劑、粉劑,既可以潤滑減輕疼痛,又不油膩;還可在捏脊前輕揉脊背部,使皮膚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