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條書摘
幫你立即搞懂
《過目不忘的讀書法》
這次,炫先森和你分享的書,是《過目不忘的讀書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這本書貼的標簽是,“被大腦科學所證明的高效記憶讀書法”。書中每一章節標題的主語都在強調這是一位“精神科醫生”的讀書方法。
實際上,書中關于大腦科學研究的數據和結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書中介紹的所有方法,都是作者樺澤紫苑的閱讀經驗,與精神科醫生的身份并無太多關系。
樺澤紫苑,每月讀30本書,每年寫3本書,每月還在電影院看10場以上的電影,每年還有兩次長途旅行……他之所以能做到常人3倍的工作,就是在于他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這套方法的精髓是,強化記憶和過目不忘。也就是說,這本書的精髓是手把手地指導我們,如何才能在讀書中做到強化記憶和過目不忘。
— 為什么要讀書? —
1
一年之后就過時的是信息,十年也不過時的才是知識。
信息是一種事實、一種結果、一種現象。
知識是從這些積累的事實、結果和現象中汲取的精華。
今后,我們要在獲取必要信息的同時,閱讀各種各樣內容的書籍,保持知識和信息獲取的平衡。
2
在開始新事物之前,很多時候是沒有必要讓自己從零開始探索的。因為有先行者已經花費數百小時的時間探索過,并且總結成了書本,我們只需將書買過來直接學習他們探索的結果。
但,我并不是說探索精神沒有必要。相反,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成長和成功途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別人的經驗是不能完全照搬到自己身上的,需要我們在參考別人經驗的基礎上,來避免自己在挑戰過程中出現無謂的錯誤。通過讀書,可以讓你避免陷入常見的陷阱,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成功之路。
3
平時,你在腦海里要給自己準備一個“料理臺”,在上面整齊地陳列著與你工作及專業相關的大量知識與信息。鳴鑼開始后,你就可以立即著手烹飪。
如果你的頭腦中沒有這個“料理臺”,那一旦接到任務或遇到問題時,你就需要先從收集、閱讀資料開始。這些輸入的工作,會耗費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你留給“輸出”工作的時間就所剩無幾了。
如果你希望超越競爭對手,那就需要先在“輸入”的質和量上取勝。增加“輸入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閱讀量。
4
網絡時代更加考驗人的寫作能力。
提高寫作能力就是不斷地輸入與輸出,并不斷重復這一循環。以輸出為目的進行輸入,輸入之后就進行輸出,然后將輸出的結果進行反饋,以進行下一輪的輸入。
5
能夠善于利用書本知識的人,可以緩解自己的壓力,并能從因煩惱而起的焦躁不安中解脫出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一事實。
在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下,壓力是最大的。而在了解如何應對、如何解決之后,心理就會產生一種狀態可控的感覺,即使現狀完全沒有改善,也可以消除大部分的心理壓力。
6
讀書使大腦更加聰明。
7
讀書可以改變你的人生。書中有這個世界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將來遇到困境時,如果你能夠掌握更多的看問題的角度與應對方法,就可以避免陷入絕境,使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可能性。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我”或者是“改變自己的未來”,我認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讀書。
8
自我成長的實現,不僅需要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內心,更需要改變自己的實際行動,并進一步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
9
我之所以讀這么多書,是因為我感到讀書是愉快的,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 讀書的 3 個基本原則 —
10
讀書的第1個基本原則是,輸出。
即使讀了不少書,但如果內容都忘記的話,最終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留在記憶中”,也就是讓讀書獲得的知識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促進自己的成長。
那么,如何把讀過的書,留在記憶中呢?
方法是,輸出。
大腦科學已經證明,讀書之后能夠“一周之內輸出3次”的話,就可以使短期記憶轉變為長期記憶。
⊙給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向別人推薦你讀過的書;
⊙將讀書時的感想、發現和名言名句寫到社交媒體上,與別人分享。
這些都是輸出。
實際上,如果你能夠就你讀過的書,向別人推薦,即使是五年、十年之后,你都能夠回憶起書中的細節部分。
11
讀書的第2個基本原則是,碎片時間。
這里說的是,用碎片的時間來讀書,而不是說來讀碎片化的信息。
基本上,上班族每天的交通、等待約會等碎片時間,每天約2小時,這樣算下來,每月就有60個小時的碎片時間。
如果把這60個小時的碎片時間拿來讀書的話,即使讀書慢的人,一個月也能讀完10本書。
碎片時間,是用來讀書呢?還是用來玩手機呢?不同的決定,將會使你有不同的人生。
讀書方法就是時間管理方法。設定一個“今天內讀完這本書”“今天內讀完XX頁”的目的,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就會有一個緊迫感,使注意力提升,促進記憶相關的腦內物質分泌,強化對閱讀內容的記憶。
12
讀書的第3個基本原則是,深讀。
什么是深讀呢?也就是,讀完一本書后,能夠說明其中的內容,并且能夠就其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如果連感想和意見都表達不出來的話,這本書就白讀了。
請記住,如果不能做到,“說明其中的內容”“就書中的內容進行討論”,讀書多半都是沒有意義的。這兩點是讀書“質”的最底線。
在保證“質”的前提下,多讀書的話,讀書的速度自然就會提升。在此,我誠實地告訴大家,我從來沒有學過“速讀讀書法”,也從來沒有過速讀一本書的想法。讀書多了之后,讀書的速度自然就提上去了。
— 讀書的 2 個關鍵詞 —
13
強化記憶讀書法的2個關鍵詞,分別是,輸出與碎片時間。
14
強化記憶讀書法,第1個關鍵詞是,輸出。
最簡單的輸出方式是,說。
說“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我讀的這本書很有用”這些話,是沒有意義的。你要給大家講出來,這本書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有用,將書中的內容言簡意賅地傳達給對方,讓對方即使不讀這本書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知識。
15
如果你以前從一本書中獲得的知識,是100單位的話,那么,在提升知識汲取能力之后,你就可以從同樣的一本書中,汲取到200單位的知識和啟發。
如何提高讀書中的知識汲取能力呢?
這就需要我們“輸入”知識時,要以“輸出”為前提。也就是說,大家要下定決心,讀完書之后,一定要“輸出”。
為了輸出,大家在讀書過程中肯定要獲得某些啟示,發現對自己以及別人有用的知識點。
如果大家心頭有稍許的壓力,想著自己一定要進行輸出,在讀書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自己之前發現不了的知識。
健身愛好者都是通過增加負荷來訓練自己的肌肉,如果我們增加自己“輸出”的負荷,相信對于知識的汲取能力會有飛躍性的提升。
16
輸出+碎片時間,使讀書更有效果。
17
時間限制會提升注意力。如果我們在做事情之前已經有了時間限制,注意力就會提高,大腦的運轉也更加迅速。
例如,我們在地鐵中給自己設定一個有事件限制的目標——離換成還有15分鐘,努力讀完一章內容。與漫無目的的閱讀相比,這時就會集中更高的注意力。
18
60分鐘的連續讀書,與4個15分鐘的斷續讀書,實驗結果顯示,4個15分鐘的斷續讀書,更利于記住。
19
人可以在15分鐘內維持較高的精神注意力。
維持普通精神注意力的時間界限是45分鐘。
如果在45分鐘之間稍加休息,精神注意力可以延長到90分鐘。
這就是,15—45—90法則讀書法。
20
睡前讀書,記憶效果最好,且利于放松身心,幫助入睡。
但是,睡前的閱讀書目,不可是讓人興奮得心跳加快的情感小說和脊背發冷的恐怖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