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字數:157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從小背誦的朝代歌好似告訴我們西周、東周和西漢、東漢是一樣,都是王朝出現過中止,繼而遷都恢復的。
可奇怪的是,在東周時期又冒出了一個西周國,而且二者還相當不對付,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東周朝出現的西周國
眾所周知,周原本是商朝下面的一個部落,周武王趁著商軍主力對外征伐期間,聯合其他部落滅掉了宗主。之后,周武王強迫其他部落接受周朝的分封制,按照與王室的親疏關系進行分封,為周王朝提供保障。
西周后期社會矛盾激化,期間爆發的國人暴動更是動搖了國家基礎。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
太子宜臼隨后即位,是為周平王。鑒于鎬京殘破,又處于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于西元前770年,遷都洛邑成立了東周。
在周考王時,周王封弟弟于河南,建立周公國,是為西周桓公,這便是東周王朝時期西周國的由來。此時東周天子已經無地可去,只好寄居在弟弟家,身份與乞丐無異。
可能覺得家里有個便宜天子實在不方便,在周赧王時,西周國主惠公把小兒子封在了鞏,和周王一起居住,是為東周國。
兩周自立國以來,一直采取討好各大強國的政策,尤其是秦國。秦國和周圍列強經常向西周和東周兩國征收賦稅和兵源,而且東西兩周還經常互相攻伐打架。二、水源之戰
有一次兩周又要開戰,無奈小孩打架也就是小拳拳捶胸口,根本沒啥看頭,于是西周想拉韓國幫忙。
東周天子一聽西周要花錢請救兵,馬上就著急了。迅速派遣使者到韓國游說,說西周雖然花錢請幫手,可韓國按兵不動的話,西周還會出更高的價錢,而且東周天子也會表示感激的。
韓王一聽還有白得便宜的好事,于是拿了錢卻沒辦事。東周在外交上贏得了主動,根本就沒出兵,張牙舞爪地喊叫一番就縮回去了。仗沒打起來,還讓自己白白花了一大筆冤枉錢,西周非常生氣,作為報復,故決定斷水。
因為西周在洛河的上游,只要截斷河道,將影響東周的農業耕種,打擊也是毀滅性的。
三、一張名嘴
就在周天子快急瘋了的同時,蘇秦主動求見。
蘇秦的能力就不用多介紹了,三寸不爛之舌縱橫天下,風光時同時佩戴了六國相印,幾乎無人能比。得知蘇秦前來幫忙,周天子立刻奉上了財寶,蘇秦笑微微將財寶收進囊中之后,啟程趕赴西周。
見到西周的國君,蘇秦開門見山地說:“大王,您以為斷了水源便斷了東周的生計,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這樣的做法只能讓東周更加富裕。”
西周國君一聽,非常驚奇,問道:“蘇先生,您這話這么講呢?”
蘇秦不慌不忙地解釋道:“大王,現在只是播種期,東周沒有了水,完全可以不種水稻,改種不需要水的大麥,這樣人家一樣有充足的糧食收入。如果您真的想要打垮東周,不如現在放水。”
國君也不是傻子,半信半疑地問道:“放水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蘇秦看到對方上套,乘勝追擊,“當然有好處!您現在放水就可以把東周種下的麥子全部沖毀,他們要改種水稻,這時您再斷水,東周的農業就完全垮掉了。到了那個時候,莫說東周國君,就是周天子也要聽你擺布啊。”
西周國君一聽大笑,馬上派人去打探消息。并下令:如果東周已經種麥,就立刻放水!
其實用腳后跟想想也明白,如果東周真的改種麥子,怎么會派蘇秦來游說呢?事實上,東周根本來不及種麥子,但是蘇秦在覲見西周國君之前,早就安排好手下,在西周都城大肆散布東周已經種麥子的謠言。
西周派出的探子也是個好吃懶做的主兒,估計連國都都沒出,就在家耗了幾天然后將謠言回報給了國君。
西周國君聽到消息大喜,命令河道駐軍放水,同時還不忘給蘇秦一份豐厚的賞賜。等西周了解真相的時候,東周的水稻早就長老高了。四、東周沒落
周平王東遷以后,原來的國土被秦國占據。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與戰爭兼并又成為超級大國,繼而發動了推平諸侯統一天下的戰爭。
賈誼在《過秦論》中說秦國“吞二周而亡諸侯”的話絕不是一句夸大語。當年天下之主的周朝,在戰國末期落到如此境地,實在不禁讓人倍感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