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唐朝,70后。1994年辭去事業單位公職,1995年進入期貨市場,后爆倉破產,得四字箴言“遠離杠桿”。其后開始投資房產和股票,獲得不錯的收益。自2006年底關了公司,便開始了享受讀書、運動、投資的“宅男”般的悠閑生活,期間出版了《手把手教你讀財報》《手把手教你讀財報2:18節課看透銀行業》《巴芒演義:可復制的價值投資》《價值實戰手冊》等暢銷書,同時也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唐書房”里發表公司分析、投資感悟和實盤記錄文章。
【關于本書】
這本書第一版紙質印數已超過50萬冊,在比較小眾的財務類書籍中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跡。這是一本投資者寫給投資者的書籍,基于投資者的心理和基礎,立足實戰,用更加通俗簡單的語言解讀財報。在這本書中首先作者帶領我們入門,了解財報在投資中的作用,讀財報前的準備工作,財報的結構等。其次介紹了三大報表及各科目的含義和關系以及如何發現異常數據,最后向我們講述了怎么閱讀容易被忽略卻暗藏寶藏的董事會報告以及常規財務操縱的手法和痕跡。
【核心內容】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財報是用來排除企業的。那么怎么排除?要善于發現財報中的細節,幫助我們排除造假企業,降低踩雷概率。資產負債表是財報閱讀的重點,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可以拿來印證。上市公司操縱財務報表,絕大部分集中在利潤表,留下痕跡最多的是資產負債表。
相比重資產公司,要選輕資產公司;財務穩健、業務專注的企業更值得投資。
長期而言,企業凈利潤的增長和分紅是投資獲利的來源。相比利潤,現金才是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正確的股票投資,就是要尋找內在價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后以合理的價格買入。
【文稿全文】
30分鐘讀懂一本書,愛學習,更賦有。
世界頭號“股神”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你必須了解財務報告,它是企業與外界交流的語言,一種完美無瑕的語言。”“你在股市賺錢的多少,與你對投資對象的了解程度呈正比”。巴菲特坦陳自己的會計知識大部分是自學的,而作者的會計知識也是自學的,那對于沒有會計專業知識的你,相信自己,你也可以自學!
今天我們為您講述的這本書《手把手教你讀財報(新準則升級版)》,就是教你如何閱讀財報的。這是一本投資者寫給投資者的排雷秘籍,自學者寫給自學者的財報入門。你將聽到:實用的財報閱讀基本方法和排雷技巧,有趣的財報異常數據發現方法,以及寶貴的排除投資陷阱的實戰經驗。最終輕松讀財報,遠離垃圾企業!我將分三大部分為你介紹本書內容,一是怎么讀財報,包括財報的作用、入門基礎知識等;二是三大報表及綜合閱讀分析,如何通過三大報表進行企業排雷等;三是常見財務操縱手法與痕跡。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財報是用來排除企業的。投資一家企業的核心問題,是企業價值,其中企業未來的增長尤其重要。
●首先第一部分我們來看看,怎么閱讀財報?
問你們一個問題,財報對于投資者來說的作用是什么,此時你的大腦也許一片空白。
我們通過2個真實的小故事來感受一下。
某大牛股,股價4年漲了60多倍,營業收入、利潤年年增長,現金流也相當優秀,可事實卻是自上市第一天起就開始造假了,那它是怎么一個造假過程呢?怎么就沒被發現呢?
某上市公司設立空殼公司甲,專門負責從上市公司采購,然后通過公司乙轉手,將采購來的上市公司產品再賣給上市公司的下屬子公司丙,從而將上市公司盈利玩弄于股掌。
這兩個小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只看表象,也就是財報的表面數據,很容易被誤導。但同時,也是財報,其中隱藏的很多細節,卻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造假企業,降低踩雷概率。
接下來我們就先來學習怎么閱讀財報。先學會閱讀財報,才知道怎么“于細微處見知著”。
我們得知道財報的常識,比如涵蓋的時間和范圍。我國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時間是自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財報分為:年報、半年報、季報,其中年報的披露時間為1月1日至4月30日;半年報的披露時間為7月1日至8月31日;季報第一季度披露時間為4月1日-4月30日,第三季度為10月1日-10月31日。在財報中,年報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出具審計意見,所以從財報的詳細度和可信度上看,從年報到月報依次降低。這里要提醒的是,如果上市公司無法按時披露報告,就是一個信號。公司可能在想方設法為保住上市地位,思索怎么能多確認點利潤呢,怎樣才能不虧呢?這樣的企業肯定不能投。講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只要處處留意,排除垃圾企業其實并不難。
年報、半年報和季報都至少包含三張報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那讀財報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那就是下載上市公司年報,巨潮資訊、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都可以下載。
想象此刻你身邊正好有一份年報,或者你可以按下暫停鍵,去找一份財報。
你打開年報,首先看到的是《重要提示》,這個要認真看一看??词裁茨??主要看審計意見部分。如果是“保留意見”、“無法出具意見”甚至“否定意見”一定要警惕防范了。為什么呢?邏輯很簡單,要知道審計師是從上市公司拿錢的,上市公司是他的衣食父母,吃人嘴軟,會計師說報表沒問題的話,能信嗎?但會計師又受證監會和財政部等多部門監管,也不敢閉著眼睛瞎說,否則飯碗不保。他們的話就變得“耐人尋味”。
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包含以下兩類,一類是沒啥問題,包括 “標準無保留意見”,意思就是“造假沒被我發現”; “附帶說明的無保留意見”,就是“鍋是別人的,錢我照收”。另一類就是,有大問題,也就是前文我提到的三種。 “保留意見”,其實在說“絕對假報表一個”;“無法出具意見”,其實他內心在大喊“造假手法太拙劣,本人拒絕合作”;“否定意見”,會計師在高呼“詐騙犯,我要舉報”。也就是說,會計師說沒問題的不能信,但凡會計師說了一丁點有問題的地方,千萬要遠離。